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为顺序,论述了生成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义态度的变化,并认为生成语法坚持语义内在论,生成语法的语义观与其内在语言观和句法自治论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2.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主张通过对一种语言作深入的研究,采用推演法找出语言的共性;另一条是以Greenberg为代表的功能类型学理论,主张通过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采用归纳法找出语言的共性。这两种思路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中存在普遍性的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仍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质疑的态度。我们认为,语言普遍性是语言学存在的理论前提,并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维度中存在。从句法和语用两个维度,根据语言现实,结合生成语法及普遍语用学理论,进一步论证语言普遍性在语言中的多维度存在。  相似文献   
43.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的知觉、归类理论引出了认知学习观——超越所给的信息。拟从语法教学角度出发,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以运用,提出:语法意识提升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认知能力,超越所给的语法规则和实例,构建自身的语法能力,从而促进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4.
战国简帛文献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理萌 《兰州学刊》2007,(9):143-145
文章回顾了战国简帛文献的语法研究概况,综述了前人对战固简帛词类和句法研究的成果,对研究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45.
意识流小说家善于把内心世界的混乱无序、朦胧的潜意识活动直接显示出来,揭示其内在的真实。这种创作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叙述的逻辑性,使语言支离破碎,破坏语言规则,导致了语言的变异,成了意识流小说主要的语言特征。意识流小说的语言在语体风格上独树一帜,在文学创作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以美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作《达罗卫夫人》为线索,剖析了意识流小说的语言风格中语法变异。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元明清时期七种文献的考察发现,元明清时期的动结式虽然以动词与补语结合密切的“动 补 宾”式为常式,但是动词与补语结合不密切的继承前期的旧式“动 宾 补”式在这七种文献中也有将近200例。这表明后者当时仍然在使用,且非个别的语言现象。这说明前贤的有关论点尚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47.
基于南京市江宁区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话作为城市通用语的主体交际地位基本确立;江宁话的使用范围有所减少,但依然在家庭等非公共场所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普通话和方言在城市的不同交际分工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二者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保持竞争和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48.
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开山人物。从哲学视角研究日常语言概念的意义表达和语法判定,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两大基点。就前者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针对语言用来做什么的问题给予哲学意义上的解答;而就日常语言的语法判定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从哲学方法上回答语言怎么样使用才能合法地用来表达与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 Pippa’s Song 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及物系统视角下刘正译本比宗白译本更忠实于原诗,更能够体现原诗的静态之美,因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分析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一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0.
早在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17、18世纪),西方解释学的哲学化进程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不是等到施莱尔马赫出现以后。理性主义时代的解释学集中体现在丹豪尔的普遍解释学、克拉登尼乌斯的教育解释学、迈耶尔的符号解释学以及宗教的系统内的虔信派的情感和应用的解释学。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解释学的普遍性,具有深刻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