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呐喊》小说集是鲁迅问鼎文坛的一部力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立的基石和成熟的标志。以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偏重于对其思想性、革命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对其艺术形式的探讨、特别是对其小说中多种叙事视角的应用及转换的研究重视不够。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主要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其转换,以展现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深远影响。简要分析不同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小说话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话语表达模式上的异同,结合《呐喊》原文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呐喊》译本,探索各种言语表达模式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小说叙事中不同表达模式的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境的因素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语境在语言学视角下做出了各种划分,语境模式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翻译学领域,同时,语境在决定译文文本的准确性、文本语言层面的具体意义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语境从语言的交际层面、语用层面和符号层面等,在翻译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它已越出语言的层面,正在进入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中.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而语境分析则是获得正确的语义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翻译必须从语境探索入手,以语境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认识经典"叙事"概念的重要理论资源。由于不同叙事学家"聚焦"的不同,他们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也显示出差别。概括起来,经典叙事学家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从外部确定"叙事"的边界,可以将其称为外延定义。这种外部界定主要通过探讨"叙事"与其他表现方式的不同,进而界定何为"叙事";其二,以"叙事"的内部构成要素确定其内涵,故将其称为内涵定义。这种内部界定主要着眼于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来界定"叙事"的内涵。不同叙事学家因理论视界的差异又有二分法与三分法两种不同看法;其三,试图给出一个透明性的综合定义,以概括"叙事"的全面内涵。这种定义方式主要体现在经典叙事学的后期研究中,并显示出向后经典叙事研究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takes measure of an emerging scholarly field that si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ny important areas of study. Critical Information Studies (CIS) considers the ways in which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re regulated by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mmerce, creativity, and other human affairs. CIS captures the variety of approaches and bodies of knowledge needed to make sense of important phenomena such as copyright policy, electronic voting, encryption, the state of libraries, the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markets for cultural production. It necessarily stretches to a wide array of scholarly subjects, employs multiple complementary methodologies, and influences conversations far beyond the gates of the university. Economists, sociologists, linguists, anthropologists, ethnomusicologists, communication scholars, lawyers, computer scientists, philosophers, and librarians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this field, and thus it can serve as a model for how engaged, relevant scholarship might be carried out. CIS interrogates the structures, functions, habits, norms, and practices that guide global flows of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stead of being concerned merely with one's right to speak (or sing or publish), CIS asks questions about access, costs, and chilling effects on, within, and among audiences, citizens, emerging cultural creators, indigenous cultural group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entral to these issues is the idea of ‘semiotic democracy’, or the ability of citizens to employ the signs and symbols ubiquitous in their environments in manners that they determine.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魔幻玩具铺》的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进行分析,具体剖析安吉拉.卡特在该小说中对叙事元素的独到应用,以此阐释其是如何颠覆男性话语,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以折射其性别政治的。并试图挖掘卡特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武侠小说的文体演进,以“江湖”符号表意的“否定”前行为内驱力,呈现出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式的全否定格局。从“剑仙”江湖、“英雄”江湖、“人”的江湖到亦正亦邪的侠客江湖,20世纪武侠小说“江湖”表意方式依次否定与渐趋圆熟。但在此后,武侠“江湖”作为幻想性表意符号已彻底跌落“现实”,这与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首要任务——以“前现代”的情景幻象否定在现实中无力参与的现代化大潮——明显相悖。武侠必须在“江湖”新的符号表意形式的生成中,完成其“幻想性”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数码游戏既是当今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西方学者或将它当成传统艺术的延伸,从叙事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或强调它的特殊性,致力于建构自成一家的游戏学;或采取折衷的做法,试图兼取叙事学和游戏学之所长。从借鉴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更新叙事学的观念,以适应数码游戏发展对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海登·怀特庞大的历史诗学体系建构,引起整个人文领域的关注。历史学领域对其历史诗学理论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反历史”、“非历史”和“思辨的历史”。文学与诗学领域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研究还处于基本评介阶段上。在叙事学领域,海登·怀特历史诗学被称为“颠倒实证主义的隐喻叙述主义”,怀特本人被当作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和史学性元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