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7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1203篇
理论方法论   294篇
综合类   5525篇
社会学   174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白族档案史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族档案史料是以白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秦至西汉、东汉至唐初、南诏国和大理国、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 ,主要包括碑刻、经卷、画卷、家谱、族谱、民俗、名人档案等类别 ,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 ,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3.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观点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后从八个方面对新中国 5 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4.
"历史"在叙事中复活--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叙述行为有其自在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学对历史真实、文学真实、艺术假定、虚构限度等的特别强调。论文主要从作家叙事理念入手,探讨80年代小说叙事变革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述形态的变化,以及历史文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叙述范型的。  相似文献   
75.
多元化计量模式的现实思考——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择优并存@谢桂芬$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浙江宁波315010~~  相似文献   
76.
文章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民俗风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的谚语特色.  相似文献   
77.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8.
篮球意识的形成过程与想象训练过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它加以认真地分析、研究,就能找到他们最直接的结合点。及时、准确地采取想象训练的手段来培养篮球意识,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是作者通过长期的篮球运动实践总结来说明篮球意识可作为一种素质,想象训练对培养篮球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聚集点是要构见一个集自然规律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其发展过程明显地受到儒家化的影响。孔子时开始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经过董仲舒的发扬光大,到清代的公羊学派集其大成。  相似文献   
80.
许慎在《说文》中引证方言俗语是自觉的。《说文》中的方言研究成果形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 ,其价值有三 :一是为研究汉代方言保存了具有共时价值的材料 ,二是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是对后人研究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发。《说文》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方言文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