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8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14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733篇
理论方法论   202篇
综合类   3179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ABSTRACT

Malaysia is one of the multi-ethnic, multi-cultural and multi-religious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Due to the pluralistic nature of Malaysia, it has a political structure based on ethnic politics. The ethnic preferential policies affected most domains of this coun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ethnic politics originated during the British colonial period, it became a tool used by the Barisan Nasional for the legitimacy of regime. Moreover,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today is intertwined with religion. Besides, there is the dilemma of the choice between the interest of certain ethnic group and national interests. However, with the opposition coalition Pakatan Harapan won the election in 9th May, UMNO-led BN lost power and interrupted its 61 years control, which leaves us an interesting topic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f Malaysian ethnic politics.  相似文献   
93.
《泰王国民商法典》是在近代泰国法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曼谷王朝拉玛四世以前,泰国历经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和曼谷王朝的一部分,朝代更迭,历时漫长但在法制上却保持了相对稳定。1851年,曼谷王朝四世王拉玛四世(1851-1868)登基,拉开了泰国近代史的序幕。1852年1月,英国在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占领了缅甸,并觊觎泰国。1855年,英国派其驻香港的总督鲍林率使团到泰国与拉玛四世谈判,威逼泰国于1855年4月18日签订了《英暹条约》(史称《鲍林条约》)。这一个不平等条约彻底打开了泰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欧洲列强以该条约为蓝本,威逼泰国签订了类似条约。泰国自此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其法制也逐步西化,泰国的法制也这一时期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事实上,泰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制度逐步西化的过程。《泰王国民商法典》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94.
唯物史观创立以来,给哲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一直吸引着思想家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西马”早期代表人物能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甚至能对经典理论进行有益的创新和补充,后期代表人物与唯物史观越走越远。“后马”对唯物史观的态度主要是消解与颠覆,其理论“创新”也基本上与唯物史观相背离。我们必须用坚持和发展的态度、严谨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范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以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5.
重大历史事件的提出源于国家文艺创作政策,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内核。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来看,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形态表现为本源事件、衍生事件和文本事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衍生特征主要体现为本源事件的内容选择性、视角多样性、衍生多态性和历史叙事的结构层次性。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文献能产性,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历史主体的社会认可需要、纪念活动的客观物证需要和文艺创作的传奇叙事需要。  相似文献   
96.
Across Western democracies, the place for newcomers in the host society is debated, involving often a questioning of immigrants’ belonging to their new n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mmigrants’ feeling of host national belonging depends on how the host nation imagines its community and its concomitant boundaries. Utilising survey and country level data in multilevel regressions, immigrants’ belonging is found to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19 countries included. A central contribution is the finding that citizenship policies do not explain this cross-national variation. Instead, what matters is the informal boundary drawing produced in the majority population's conception of what is important for being part of the national ‘us'. Thus, immigrants’ belonging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hen the majority population prioritises attainable criteria of national membership. In addition, these priorities are shown to have deep historical roots as immigrants’ belonging is greater in settler countries and in nations which democratised early. By showing that national imageries have consequences for a country's welcoming capacities, and by showing that these welcoming capacities are historically path dependent,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within nationalism studies about national identity's caus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97.
陈峰 《齐鲁学刊》2012,(5):53-62
关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民国学界存在两种基本认识,一派信从唯物史观,是为"理论派";一派接近实验主义,是为"材料派"。最初理论派高调亮相并占压倒性优势,材料派也浮出水面但声势不显。后来为矫社会史论战之弊,实验主义开始抬头,至《食货》创刊而居于主导地位。经过《食货》上的辩论,两派达成基本共识,在理论与材料之间执两而用中,最终将经济史研究引入正轨。这一结局的出现得益于《食货》上已建立起一种学者间正常的对话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98.
莫志斌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52-57
李大钊对史学价值的思考,是他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史学与人生、史学与国家、史学与治学三个维度探讨了史学的价值,从而大大地拓宽了传统史学的价值。在李大钊看来,史学不仅能提高人生修养、端正人生态度、规划人生道路、领悟人生真谛,而且它还是激发爱国情感的源泉、“感奋兴起”的“救国学术”、制定革命策略的依据。同时,李大钊认为史学能训练治学者的思维和技能,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培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培养求真务实、严谨周全的学风.培育融汇古今、贯通中外的学识。回顾和探讨李大钊的史学价值观对当代弘扬党重史、读史和鉴史的优良传统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紧扣时代脉搏,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入比较,探讨其异同。他冷静地钻研、不懈地思索,遵循严格的研究规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创立了一个史学学派,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0.
艾伦·伍德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经济和政治的连续性的分析,以民主为切入点,借鉴古雅典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相统一的洞见,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虚假性。伍德的观点既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也有助于我们从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相统一的维度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民主,建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