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12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734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3169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腐败是全球性公害,需要借助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进行全球治理。中国对腐败的治理经历了从专注国内到参与国际机制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基于历史逻辑与现实动因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参与国际机制战略在反腐败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对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参与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与障碍,有助于丰富和深化中国对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992.
历史创造是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表现自己能动的选择性、支配性和创新性的活动过程。人类在历史创造活动中需要内在地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历史创造活动中的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群众和尊重实践相结合等方法论原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抚州采茶戏有着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开始在省内外扬名,“文革”期间陷入停滞,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复苏并再度繁荣,之后的发展虽呈现低谷,但仍在省内外有一定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前景就在于它有蓬勃生命力,其主要表现是:具有坚实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在今后发展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恢复部分专业剧团,加强现有专业剧团的队伍建设;舆论宣传与激励措施相结合,扩大抚州采茶戏的普及面;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让抚州采茶戏尽快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994.
自明代开始,贵州的历史文化已经散发出璀灿的光彩,在安顺乃至贵州的历史人物画卷中,赵侃是明代前期引人瞩目的一颗耀眼明星。他不仅是安顺人引以为自豪的第一个进士,也是贵州较早任职京师贵为九卿的官员之一,并且又是最早身受皇帝赐祭葬的大臣。赵侃为官勤政爱民、疾恶如仇,敢于直言谏对,是封建时代传统的治世能臣;他关爱家庭,富有同情心、责任感,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士大夫。他对于安顺和贵州学风的转化具有推进作用,在贵州的历史人物中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5.
郭沫若早期诗学观中,文学的本质是“诗”,也就是“有节奏的情绪表现”,这对于理解他早期的历史剧来说,这是根本起点。本文正是试图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对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诠释,以“情绪”的表现为目的来解析历史剧的题材、情节、人物和结构,以图对郭沫若的早期史剧做出较为切合艺术自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60年代初"爆发"式出现的历史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独特风景。然而,在对历史小说的描述和评价上,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权威教材和研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空白或遮蔽。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历史小说进行思考,以期对历史小说的地位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7.
对西部历史文化名城时空特征和文化特色分析表明,西部34座名城都有其独特历史文化内涵,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环境特色则是创造这些特色的基础和制约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西部人文和自然环境变化,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工作应当调整思路,树立整体、系统的保护开发观,建立由5个层次构成的完整的保护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998.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70年代后,华裔文学通过追寻和建构自己族群的文化属性,终于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斯皮瓦克对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以及赛义德对文化霸权等理论的阐述,梳理华裔文学作品中反复再现的华工修铁路这段被湮没的历史记忆,可以发掘其中蕴涵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作品《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是一篇杰作,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诗意给人以启示。这篇作品涉及了清代云南回族人民的受难史。大致推测,冯至在昆明生活的一段时间内,或许耳闻了当地关于回族的一些较为浮面的传说之辞。故而在写作《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时,有几段文字涉及到了云南回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