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西方社会的变迁: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西方社会经历了从古代、近代的整体主义到现代、当代的个人主义的变迁的历史进程.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着个人主义的严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解决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2.
"和谐"是指存在差别的不同成分相互协调地配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念"可谓中医"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保持"和谐",这才是健康状态。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器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处于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如打破这种"和谐",则百病乃生。中医的治疗大法如调和阴阳、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就是以恢复人体"和谐"为目的。可见,中医理论中无不渗透着"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83.
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应从社会整体的视角考察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乃至每个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论以人的尺度即人道主义为标准,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异化理论为框架,以实践即改造现存世界的学说为其结晶。马克思不仅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批判论,而且还坚信,社会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着的,并以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实现途径。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社会变革和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4.
近现代科学是以机械自然观作为基础的,由此形成相应的方法论原则。实际上,自然存在整体性的方面,由此将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原则应用于认识自然时就存在欠缺,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自然的整体性,造成环境破坏。鉴于此,科学研究需要从机械论走向整体论,探寻新的方法论原则,以获得对整体性自然的更加正确、全面、系统的认识,以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5.
康德的先天综合知识在西方哲学史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这种先天综合知识旨在给人类的认识提供有效的基础,并最终建立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但这种愿望注定是渺茫的,这是因为,康德以之为典范的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所面临的挑战表明,它们称得上先天综合知识的可信度是非常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把形而上学当作科学对待,而只是把它看作帮助理性人走出困惑以获得心灵的平静的人生态度,形而上学的魅力也不会减弱。我们无须担心众说纷纭的形而上学讨论,因为这恰恰是哲学“爱智慧”本性之体现。  相似文献   
8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是立法保护的前提。立法应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法律地位和内在价值、生态整体利益本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7.
性服务者流动的跨国比较研究与防病干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国内外学界关于性服务者的热点问题:她们涉行之被强制性抑或自愿性、卖淫之原因、性服务者的流动,以及她们的主体性与权利等.并根据笔者在中国的田野调查和跨学科防病经验,探讨获知女性性服务者从流出地到性服务场所,以及跨地域转移等"作为文化的组织"的特征,以及理解多样性族群文化对有效进行艾滋病防治与干预的必要性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8.
试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整体主义及其在近代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整体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倾向 ,也是传统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一方面根植于传统的社会结构 ,另一方面又是理论上自觉建构的产物。整体主义建立在人类群体与个体既分裂而又寻求统一的历史事实基础上 ,同时它还与人类对意义的追求或要求超越的愿望有关。因此整体主义不仅以前近代社会“人的依赖关系”为根基 ,而且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对整体主义的批判和反省是很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89.
论后现代视界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研究法则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心理学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家,尤其是热衷于理论探索和倡导心理学后现代转向的心理学工作者,都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法则深感不满。他们主张用整体论、建构论、去客观化、或然论和定性研究来取代心理学研究中因袭已久的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和定量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心理学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的局面,为心理科学在后现代境遇中真切而系统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0.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economic sector known as the holistic milieu, in which alternative or New Age spiritualities are transformed into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Made up of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and products, many marketized, this milieu is dominated by women a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he discourses of holism and wellbeing that underpin activity offer promises of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freedom to develop subjectivity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preferences. Despite its econom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little is known of why women in particular enter this sector.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realist analysis of how five women negotiated structural conditions and agency when leaving a mainstream occupation or organization to move into homeopathy, a key activity in the holistic milieu. I suggest that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tensions and contradictions involved in this move, it is nonetheless a form of action that offers a different subject position and altered gender relations, based on embodied identity and exercise of agency. Whether the holistic milieu offers more equitable gender relations is less clear, but this seems less important for respondents than the other benefits the move imp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