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80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G为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使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借助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强有力的技术平台。首先阐述了移动图书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3G的特点;然后论述了3G为移动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生机及其创造的优势网络环境,证明3G时代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2.
女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国家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女性成长规律和思维特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创新素质,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培养女性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创新型人才是上市公司最为稀缺的人力资本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创新型人才的评价直接影响其潜能、效能的发挥。本文在创新型人才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构建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创新型人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创新成果与个人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选用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使上市公司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素质的塑造行为。江泽民“创新力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类本质及其延续的规律性的揭示的基础上。它包括创新力教育与教育整体创新力的提高的有机结合。人类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新力教育观”体现了这种人类的本质要求,并构建了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现从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6.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7.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WTO"绿箱"政策允许的农业保护措施,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但由于传统的农业保险经营方式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尽管如此,一些国家不断进行农业保险创新,开发出许多农业保险创新产品。首先分析了传统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对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几种农业保险创新产品进行了介绍,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收入保险虽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展良好,但目前尚不适合中国;而指数保险却可以加以引进和使用,并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8.
认识和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分类、表现形式、优势特征、薄弱环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既不能过分地要求研究生创新必须达到较高的程度,也不能忽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和滋生环境。  相似文献   
109.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如下五方面对此进行阐释: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110.
21世纪的到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加崭新的时代.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高等学校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