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1115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司法解释的含义及功能,认为传统的学术观念应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归纳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对于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讲,大学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既是一个时代主题,也是一个永久课题。给出了"创新性人才"的释义,并把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基本关系进行了辨析。针对创新性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创新环境问题、大学教师队伍的欠缺、大学创新型文化偏弱问题、大学教学过程的要素创新乏力问题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73.
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状况,根本上取决于运行这一制度的人,尤其是法官,法官的专业水准和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制度是否公正、有效地运作,决定了判决释理的水平。所以切实提高法官自身素养、加快法官制度改革,是我国现行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裁判说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经典解释传统中,经典文本与解经者的哲学建构之间,存在着既不能分割,而又互为紧张的关系。两者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中国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哲学史家,他们经由古圣先贤及其经典的召唤,而浸润在古典的精神世界之中,他们“回顾性地”为经典作注解,正是他们“展望性的”哲学建构工作的起点。但是,经典文本与解经者之间,又有其紧张性,因为中国哲学家(如本文所研究的朱子)常常抱着他们自己的哲学问题进入经典,以自己的思想叩撞经典作者的心灵,因此,某种“解释的张力”终难以避免。我们可以从孟子学汲取化解两者间张力的方法论灵感:一是尚友古人,与古人对话,进入古人的心魂,这是“对话的”经典诠释法;二是进入古人的时空情境,在古人的脉络中温故而知新,这是“历史的”解释方法。两者交互应用,庶几在经典诠释与哲学建构之间获致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75.
论题对法释[2001]29号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384条第一款的解释》两者的效力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基本要件、何为“以个人名义”、何为以“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以及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归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The conclusions of alogically consistent economic theory which strictly adheres to Aristotle's axioms of logic are factually true if its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all factually true. Alternatively, if a conclusion of such a theory is false, then at- least one of its assumptions is false. Unfortunately, the factual truth of sufficient conditions cannot be established because the problem of induction i s impossible t o solve. It is algo true that the falsity of a conclusion cannot be established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While the philosophy of instrumentalism applied to sufficient and logically consistent explanations may provide useful solutions to immediat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principles of simplicity, parsimony and profligacy--all of them requiring conditional deductive arguments--are useless as criteria for model choice.  相似文献   
77.
孙璋《性理真诠》对于太极的看法有四:一是认为“空”、“无”不能表达“太极”的本性,二是认为理学后儒对太极的诠释在一多、前后、虚实、纯杂等方面互相矛盾,三是认为“太极”既非“空”,亦非“无”,亦非“气”,而是“元质”(即天主创世所用的原初质料),四是认为这种“元质”虽然蕴涵于阴阳二“气”之中,但是阴阳二“气”之消长变化的动机并非来自于“太极”本身,而是来自“天主”。他对太极的看法显示,传教士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常常是出于传教的目的和需要,因而这种解释往往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明末清初借传教契机所推动的中西文化交往从而也始终未能产生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78.
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同解释规则本质上属于裁判规则,构成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合同解释的基础和对象、法官在合同解释中的地位,并结合当今最新立法、司法及法学理论,对合同解释规则给予了全面且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9.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80.
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了“以人为本”理念,而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对“以人为本”理念产生了误读,有矫枉过正之嫌。我们必须正确解读和合理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以指导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