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在我国法律部门调整对象的研究中,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最多、争议最大的,并且至今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结论。因此,很有必要从法理的高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反思。本文选取了两个视角,一个是从法律部门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整个法学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一个历史与国情相结合的范畴,也是一个经世致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2.
消费者公益诉讼的法理与规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告资格制度不健全、诉讼效益不经济和举证责任不均衡等是我国传统消费者诉讼暴露出的问题,这导致诉讼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收效甚微。构建科学合理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对传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诉讼费用、举证责任和诉讼激约机制等进行适当变革,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113.
我国的信息法基础研究在称谓、概念与调整对象、性质、范围、内容体系、基本原则、直接宪法依据、与邻近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存有困惑。应从确立信息法直接宪法依据的具体明文规定,确立网络空间主权明确信息法的域外效力,构建开放型的信息法内容体系,对信息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采取广义概括与具体列举相结合的方式,高度概括信息法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4.
民事纠纷的发生表明了当事人对利益状态的不满或者是对实体法效力的挑战和质疑,这足以构成司法救济介入的逻辑前提。无纠纷便无诉权,无诉权便无审判权,诉权与审判权存在着互动式的紧张关系,两者需要进行有效地对接才能完成诉讼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概念法学认为,法官仅需采用"三段论式"的推理便可以对是否救济以及如何进行救济作出理性的判断。而利益法学认为,由于立法者对利益的安排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当事人的诉求力与法院审判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有必要对审判权重新界定,以跨越该缝隙。  相似文献   
115.
按照分析法学的思想,民法典中的授予立法权规范的法律分为授予立法性权力的法律和授予调整性权力的法律两种。授权性法律在民法典中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立法者、法官、当事人分享立法权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民法典在构成和范围上充满了开放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后一情况,民法典的编纂者为民法典设计了精巧的机制以应对社会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6.
西方法理学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语言对学术传播的决定性影响 ,在西方三种法理学中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影响最大。在论题、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不同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甚微。其实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解决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 ,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王仲云 《齐鲁学刊》2005,(1):154-156
社会学知识渗透于律师执业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从案件的受理到案件的准备再到案件的审理,对律师 执业活动有着重大影响。在案件的受理阶段,律师往往优先挑选社会学意义上强度大的原告的案件和强度小的被 告的案件。在案件的准备阶段,律师会有针对性地选择被告,选择与自己较为熟悉的法官和当地的法院。在案件 的庭审过程中,律师会尽力渲染那些在社会学特征方面对当事人有利的因素和对对手不利的因素。在案件的代理 上诉期,律师通常运用社会学知识考察一审判决是否与法社会学原则相抵触,以便要求二审法院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118.
宪法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建构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法治和宪法居于核心地位。在宪法学视野下,防范国家权力滥用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根本理念,用宪法规制国家权力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用宪法保障特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9.
探析经济法与若干法理学说的关系,是研究经济法的法理基础的一个视角。司法能动学说有利于经济法回应社会现实需要。法理学中发展权的学说夯实了经济发展权这一经济法基本权利的理论基础。自然法和软法学说使经济法的理论更加深入。法制系统工程学说促进经济法的创制和运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相结合。功利主义法学与经济法的理念相得益彰。本土资源学说与比较法学说指导经济法律制度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法律移植。  相似文献   
120.
从新历史法学来看,一人公司符合新历史法学反映时代精神的旨趣,从社会学法学角度来看,一人公司对社会整体利益具有促进作用,从经济学和经济分析法学来看,一人公司能够为社会多创造财富,有利于社会投资和资金流动,从新现实主义法学观来看,允许一人公司出现,将体现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灵活性,在实践中为那些一人者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因此,设立一人股东公司,不但在实践中有此必要,而且还有诸多法学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