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71篇
民族学   43篇
人口学   190篇
丛书文集   278篇
理论方法论   384篇
综合类   1928篇
社会学   584篇
统计学   1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提高组织化程度 增加京郊农民收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京郊农民面临的增收形势,探讨了组织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指出组织化程度低下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论述了组织创新的机理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两种主要模式"公司+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以及这两种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中国以高投资率带动的经济增长虽然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投资扩张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非理性因素却是不容忽视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这种状况,从投融资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经济领域内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其定义为"无收益"投融资怪圈)进行剖析,着重分析这个怪圈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冲破这个怪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93.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时期政府主要任务之一。滞后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既具有强大的优势又具有重要的责任。因此,加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是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和"善治"理论而进行的公共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94.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消费是这"三驾马车"的头马。多年来,消费这驾"马车"的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虽然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关系的重大失衡对消费需求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导致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启动,制约着消费需求的良性扩展。文章从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因素出发,阐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全方位"空间转移"。作者在追述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空间转移"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培养经济增长、引进新技术、加大资本投入、加速专业化生产、加强线路建设和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6.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所规定的教育方针,是对共和国前期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完善。其首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应理解为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其腰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教育原理而定位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其末句中的全面发展,应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而给以“历史”的把握。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该教育方针已起到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新世纪,应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将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厘定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997.
坚持共同富裕 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分析 ,揭示出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创造条件及时缩小收入差距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Using data from nine state regional research project on at-home income generati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ree satisfaction variables to demographic and work situation variables of 899 household managers in households with home-based employment are investigated. The satisfaction variables include quality of life, family income, and control over everyday life. The majority of household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control over life although only moderately satisfied with income. One variable is related to the three satisfaction variables, the wage earner's control over the amount of work done in a day.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from the Coope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Project, NE-167, entitled, At-Home Income Generation: Impact on Management,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Rural and Urban Familie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Cooperative States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Experiment St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Iowa State University, Lincoln University (Missouri),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New York),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tah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This article was accepted in 1992 under the editorship of Charles B. Hennon.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valu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program evalu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he received her Ph.D.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999.
黄潇  黄守军 《管理科学》2021,24(6):57-75
除工资雇佣外,自雇(包含有雇工自雇和无雇工自雇)是流动人口重要的劳动参与方式. 本文基于2016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考察了自雇的决定机制,并从平均和非线性维度分别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测度了不同劳动参与方式之间的收入差异.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教育有利于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而无助于无雇工自雇,男性较女性更容易产生自雇,户籍并不会明显影响自雇;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自雇,而服务业中的非技能劳动力自雇可能性更大. 2)流动人口有雇工自雇的平均收入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无雇工自雇和工资雇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自雇与其他劳动参与形式的收入差异越大. 3)相对于工资雇佣,流动人口两类自雇的收入均随收入水平上升而递增,且有雇工自雇引致的收入差异更大;不同劳动参与方式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源于个体间的条件(禀赋)差别.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