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8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2366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岩 《创新》2009,3(12):30-33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的时期,非农用地的需求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增长。不仅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保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有关,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在耕地转移的过程中反映出来。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土地行政管理如不能统筹各种关系,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一切症结也正在于此。这里主要谈一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统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2.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93.
现代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三次伟大变革,其基本成果就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这一制度关系国之根本并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也存在某些严重缺陷,应当以高度慎重的态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完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村土地制度严重缺陷的首要根源,应当坚决摒弃。  相似文献   
94.
After being marginalised in the 1980s, land‐reform policies came back to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das during the 1990s, resulting in a revival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access to l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action for evidence on when and how the state should intervene in the allocation of rural land. The review suggests that positive impacts are obtained if, and only if, public actions on the allocation of land are carried o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in a certain way. The article ends by highlighting the need to elaborate empirical models tha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pportunity costs and interactions, and that integrate individual responses with aggreg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95.
森林文化是近十年来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它吸引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一批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使这片园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些研究除了从整体上对森林制度、生态文明、森林文化进行探讨外,还具体到单种树木,比如松柏文化、杨柳文化、槐文化等。栗木文化隶属于森林风俗文化范畴,栗木及其果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人赋予了它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生殖崇拜主题。这些文化观念又往往通过宗社祭祀和其他民俗活动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深刻反映出古代人们的土地崇拜、生殖崇拜等观念,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以及当前有关民间遗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庄子的“吊诡”哲思,在于玩再矛盾。庄子以一种与西方哲学迥异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矛盾的来源,即运用由共相概念组成的人类言语去分析说明共相之外的人世万象,必然招致逆理、误谬;庄子通过玩味言语来运行矛盾,倡导众生直面人生的思想困境,以悟觉天地原道、人生常情。庄子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质,而且也为西方哲学突破固步自封的逻辑推理范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97.
土地与农民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农民对土地更寄寓着复杂而深切的思想感情。对此,不同时期的新文学作家进行了风格各异的书写。这些书写中折射着时代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嬗变,反映出作家们复杂的思想文化立场,更体现出农民与土地之间始终不能割舍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8.
异化与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如实地传递源语文化意象主要须借助异化手法 ;强调对源语文化意象的如实传递实际上凸显了作为翻译策略的异化法的主导地位 ;异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策略 ,但不可滥用 ,其运用与否以及运用至何种程度为翻译的总体目的、文化意象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等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99.
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用浓重的"忧郁"笔调表现旧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以及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自己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这种深沉的忧郁来自于特定年代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怀与思考,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鼓舞作用.由此构成了艾青抗战前期诗歌沉郁顿挫、悲凉慷慨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0.
区域国土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 ,构建了以国土资源为主导的“P- R- Ev- Ec- So- Sy”复合系统 ,通过分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建立起区域国土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