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2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3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947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5849篇
社会学   40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0 毫秒
991.
论客观语言测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客观题型和机器阅卷掩盖了客观语言测试题目对受试者造成的不公正现象.从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试题内容以及试题效度三个方面论述了客观题型对客观语言测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影响;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点策略,即不同考试不同对待,综合考虑各项语言技能, 提高试题效度,以及保证命题质量,旨在全面提高客观语言测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利用客观语言测试的特点,以适应语言测试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2.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外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笔者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测得54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外语课堂焦虑与学生英语总成绩、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的关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分别与他们的英语总成绩、听力理解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即外语课堂焦虑程度越高,英语总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越低,反之亦然;而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与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不但对他们的英语听力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还由此不利于他们英语总成绩的提高,以及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意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忽视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尽量降低外语课堂焦虑对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刑事立法语言的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学者提出“刑法术语的专业性” ,主张“法律条文应当使用专业术语”。这是主张刑事立法语言精英话语的立场。本文认为 ,作为普遍适用的刑法规范 ,其立法语言不能单纯是精英话语 ,也不可能到处充斥大众话语。在法律规范中 ,合理分配和运用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才能使法律文本的表述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995.
土家语的判断句,归纳起来只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大类,其中又有隐性判断和显性判断的区别,判断形式多种多样,判断词也极为丰富。说土家语“无判断词”和“判断动词是从汉语里吸收的”是以偏概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996.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接触和交往,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明显.当然,苗、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是双向的,但并不是均等的.由于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语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交际用语,因而汉语对苗语的影响比苗语对汉语的影响要大得多.探讨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可从中窥见苗族与汉族、苗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又有助于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的交际,还有助于开展苗汉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97.
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英语学习规律 ,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阐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两个阶段 ,论述了进行外语教学时怎样发挥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英语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999.
中介语与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应当利用中介语理论指导大学外语教学 ,分析语言的“石化”产生的原因 (负偏移的影响、母语的干扰、对中介语错误的忽略、等等 )。应在教学中注意正确的语言导向和语言教学法 ,认真对待学生在外语学习与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错误 ,把它当作语言教学的有利契机 ,在最大程度上纠正学生的中国式英语 ,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语感 ,促使大学外语的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地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5,25(1):117-118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学转向"这个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当时人们的理解是,它意味着当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存在哲学关注的"生命经验"转向了语言符号本身。但由于种种历史的与学理的原因,对它的批判与否定是远远大于阐释与接受的。如果说它有所收获,那也主要局限在对此半通不通的文学界,如当时的先锋派作家就是从这里获得了进行语言试验与虚构游戏的理论基础。在时光流逝了近二十年以后,重温"语言学转向"是意味深长的。它决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变化,更意味着西方哲学在现代语境中一个基础性的迁移。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传统学术对象有二:一是唯物论看重的客观世界,二是唯心论看重的主观世界。前者的理念是"存在决定意识",后者的深层结构是"意识决定存在"。哲学史上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讲得就是这两个基础之间的一次转换。从此以后,哲学研究不再围绕着传统的客观世界、而是开始围绕着主体自身旋转。这个旋转一直延续到西方现代哲学史,它的关键词也由康德的意识-心理机能转变为人的潜意识、无意识、原始本能,等等。"语言学转向"与此不同,它在存在与意识之外提出了另一个具有本体论性质的范畴,这就是既不同于客观物质也不同于主体机能的文化符号。以人类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