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719篇
理论方法论   238篇
综合类   4517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于根元先生的语言规划观主要体现在“语言规范观”“语言主体多样观”“语言服务观”三个方面。在语言规划研究方面,于先生提出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命题,如语言规范的参照项是交际值、检验规范的成效是对语言生活的影响、语言规范制定时应重视语言的可预测性、规范就是服务等,这些命题如今看来,依然具有学习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3.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4.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深远影响。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越好;这种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还有效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质量,并显著改善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能弥补诸如法律环境等的不足来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因此,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地区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相似文献   
105.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of southern Africa do not have majority status or have only recently gained this right. Majority status grants individuals adult legal status and the right to bring matters to court, own and administer property, have legal custody of children, and contract for marriag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egal status of women in Botswana, Lesotho, South Africa, Swaziland, Zambia, and Zimbabwe. Lack of majority status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risk of poverty for women and makes them overly dependent on men. Compounding the situ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is the presence of a dual legal system.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of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 involves targeting changes in the legal system, influencing implementation of laws, educating women about their rights, and giving women needed support to seek their legal rights. The legal status of women must be 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educa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of society.The research for this paper was conducted during her previous faculty affili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Social Work.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impact of social change on women and families, rur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linkages. She received her Ph.D. from Rutgers University and her M.S.W.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Social Work.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gender, work and family, culture and power,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rural and peri-urban communities, critical education, women and community politics, history of women, family and kinship issues, and community-based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he received her M.S.W. from 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相似文献   
106.
范柏乃 《管理学报》2006,3(6):637-642
简要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的立项背景,系统地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提出的主要观点,扼要地阐述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项目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7.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相似文献   
108.
人身自由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权利,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护通过宪法确认,由具体的法律制度落实。我国法律制度中缺乏对行政权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制约,从而使得人身自由权遭到严重侵害。暂时性法律保护的权力制约性、暂时性、及时性(中止性)和救济中的救济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人身自由权遭受严重损害的现实和现有的监督机制不足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必然。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政策要求、国外的成功经验、民法上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践经验以及刑罚执行上的“刀下留人”的经验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可能。暂时性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制度适用于行政行为。借鉴西方人身保护状制度、建立限制人身自由行为的事前报告审查和行政相对人请求保护制度,能够实现人身自由的暂时性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9.
国家立法者依照一元分立下衍生的国家法律监督理论建构了我国的检察系统,但没有在具体立法中规定其相应的全面监督职能。在设立监察委员会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宪制中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构成将面临重大改革,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必须予以重构,这为检察机关实现地位与职能的一致性和职能的优化提供了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构,应当坚持宪法关于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定位;遵循法治精神,在重构中实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发挥法律监督权维护人民主权的功能;反映司法规律,把公诉职能作为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能并对之开展符合司法规律的职能优化。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互联网开放共享精神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改进,以及软件经营商业模式的改变,免费软件越来越多地呈献给广大互联网用户,随之也带来了更多的知识产权纠纷,侵犯个人隐私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软件免费经营如何实现盈利,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软件免费是否意味着软件经营者就无需承担义务?文章主要阐述了免费软件概念、内涵、盈利途径及法律性质,并通过对免费软件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契约义务的分析论证,提出有效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