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2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相似文献   
82.
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释名》是一部旨在探求事物现象得名之由(词的理据)的著作。经初步统计,其中共出现了78条“同实异名例”。这些“同实异名例”有不同的构成情况,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一些词汇事实,而且可以看出刘熙在考察名实关系时的广阔视阈以及看待语言词汇构成的时空观和雅俗观。  相似文献   
83.
近代汉语条目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的26个近代汉语条目进行商补,共分为义项不全、释义不当、书证晚出、书证缺失、词形不全、注音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4.
从词汇空缺角度透视中西文化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词汇空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政治体制、语体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原因,探讨了其对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指出了研究词汇空缺现象是认识异族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5.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利用语料库,运用关键词检索工具(Concordance)以set一词为例,以set/setting为检索词,从NEWS语料库中得到92条索引来讨论对词语搭配及类联接的认识,并探索语料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及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
英汉语言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以Talmy(2000)对两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作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多采用词汇手段,以使役词汇表达句意;而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则更多采用句法手段,以使役结构表达句意。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7.
英语广告的语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必须简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因此,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广告英语已成为英语的一种特殊变体.在词汇、句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
英语中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为不可数名词,但不是绝对的。本文试图通过大量例证说明有些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双重性,并指出实际运用与区别这种双重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科技英语篇章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这就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本文试图对科技英语篇章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五种类型的重复:一,完全重复;二,缩略重复;三,用同(近)义词表达的重复;四,用上义词替代下义词的重复;五,用下义词回指上义词的重复。本文还就各种重复情况下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回指照应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0.
布莱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诗歌都吸引着读者,他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许多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其诗歌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造就了他的经久不衰的魅力。首先,简单的词汇构筑了朗朗上口的诗句,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其次,他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深了读者对他的诗的理解。再次,重复手法的使用不仅在诗中增加了力量,而且烘托气氛,从而表现出整个社会风貌。还有他的诗歌意象有许多不同的阐释,给读者以无穷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