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891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讨论休谟的正义理论。指出正义起源于人性的有限慷慨与资源的相对匮乏;正义的主要作用是确立财产权;正义的有效实现依赖政府保护;同时指出休谟正义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2.
由于21世纪经济、技术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在全球范围传播和普及。英语的传播与霸权与和全球范围语言濒危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是世界语言濒危问题的根本原因。英语的全球化给世界语言多样性的生态样式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策,反对英语的霸权,保护世界语言多样性。  相似文献   
33.
基于自建语料库,以五语轮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60篇选自国内外水产类权威期刊的论文英文摘要,进行语篇模式、语轮特征和语言特征相结合的对比分析,阐明该学科国际主流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特点和语言特色,揭示中外英文摘要行文差异,为国内作者提供写作参考.  相似文献   
34.
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但是语言往往又不能准确传达人的所思所想和内心体验。在以语言游戏为主要方式的后现代语境下,语言由工具转变为主体,语言本身即是意义,或是消解了意义。然而语言游戏消解的只是一般的、严肃的意义,却转向了特殊的、鄙俗的意义。语言游戏虽然致力于语言技巧的探索,但“言不尽意”的矛盾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5.
尽管斯达尔夫人和刘师培分处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但是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与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具有重要的比较诗学研究价值。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和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引入了地理空间视域,其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空间视域引入的不同理论背景、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二是地理空间视域下语言维度研究进路的异同;三是吊诡的倒转性:北方浪漫主义、南方古典主义与北方古典现实主义精神、南方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研讨Fillmore & Kay的构块语法理论,尝试提出语言学研究的"同异律"--异中见同、同异互动、求同存异.我们认为,同异律是人们的认识规律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反映.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在观察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内在的普遍特征,然后用普通的语法规则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流行于语言学教科书中的一个观点是:语序的自由度跟形态丰富程度成正比。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局限。引入类型学“动因竞争”这个概念来讨论Hawkins提出的影响名词短语修饰语语序的“可移动原则”和“长度顺序原则”,可以得出结论:语序动因的运用程度是影响语序自由度的重要因素,只是该因素长期被忽视了,而“语序动因运用规律”则可说明此问题。  相似文献   
38.
随着中医的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关于中医的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而对中医的翻译却又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其难点主要在于保证医学信息的正确与完整的同时,又要将中医中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新译论,将医古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大维度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期为医古文翻译的障碍找出解决办法,提高翻译质量,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9.
The study of multilingual landscapes promises to introduce a new perspective into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multilingualism, and to provide essential data for a politics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theorization of space and language underlying the no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s not able to capture the manifold complexities of (transnational) multilingual mobil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many late‐modern multilingual societies. Basing our argument on signage data from a contemporary South Africa in a dynamic phas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e argue that more refined notions of space coupled to a material ethnography of multilingualism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ly more relevant and methodologically refocused notion of (multilingual) linguistic landscape. Specifically, we take an approach to landscapes as semiotic moments in the social circulation of discours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and view signs as re‐semiotized, socially invested distributions of multilingual resources, the material, symbolic and interactional artifacts of a sociolinguistics of mobility.  相似文献   
40.
汉字不是单纯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从起源看,汉字与汉语是异源同流的关系,汉字的形义与汉语的词义不完全等同,汉字的意义系统是形义和音义的综合,语言义和超语言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