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4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49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7041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749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文学思潮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潮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社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以及那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文学创作的理论和方法。文学思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深层性;二、理论性;三、群体性;四、时段性;五、实践性。对于划分和命名文学思潮,应该尽可能地宽容。然而,宽容并不是没有原则。当代中国文坛独特的结构和制度,决定了当代文学思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文学理论和创作极度密切的关系;二、文学思潮少有自发产生的,基本上是自觉的、自上而下提倡的;三、由于基本是自觉的,所以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72.
翻译是一种双语行为。既要侧重于研究原语、解读原文文本,又要侧重于研究译语,在原文与译文文本表现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表现法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将“获得的意义”落实到得体的目的语文本中。本文着重研究翻译表现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译者对意义把握和意义表达程度的深浅,翻译再现的层次可分为表层翻译、中介层翻译和深层翻译。  相似文献   
73.
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波 《东方论坛》2005,6(1):17-21
现代散文的文类向来比较混杂,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从现代传播媒体与散文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辨体.现代传媒对散文文体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而古代文章的分类在现代媒体中失去了"辨体"的意义,现代传媒为现代散文辨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散文文类大体可以分为叙事类、杂感类、小品类、杂体类.  相似文献   
74.
There be句型在机器翻译软件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翻译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主要停留在查词功能上,其译文可读性不强,准确性不够。以英语特殊句型Therebe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英汉机器翻译中特殊句型的对应与不对应的调整问题,并以五种英汉全文机器翻译软件作为测试对象,就可以分析发现机器翻译软件在Therebe句型英汉翻译过程中的两点不足:一方面,将there译成地点状语“那里”;另一方面,翻译时不能对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进行位置调整,只能机械地逐词顺译。  相似文献   
75.
张衡在汉魏文学诸体的传承中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他承前人而续作的文体有都邑赋、畋猎赋、述志或宣志赋、伎艺赋、设论、七体等。张衡的辞赋作品不仅有继承之功,在题材和体裁上也有创新。张衡的赋作明显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诗歌成就来看,张衡对“汉魏风骨”中“风”之方面的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76.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 ,不同民族对颜色的理解往往不同。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详尽分析了英汉两种民族在使用颜色词方面的异同以及颜色与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联系 ;并指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 ,因色彩翻译有它本身特殊的性质和难度 ,需要译者细心揣摩 ,才能将原语中颜色词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忠实地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7.
论林纾翻译小说的爱国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 ,林纾甘做“叫旦之鸡”。他在译著的序、跋中大声呼吁 :国人应放弃中国文学优于西方的民族偏见 ,积极向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 ;要多读译作 ,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希望自己的译作能鼓舞国人的爱国热情 ,奋起抵御外侮 ,以达到救国保种、富国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围城》的翻译策略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城》英译本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但也有些评论者对译文持有异议。他们用单一“归化”的翻译标准评判译文,认为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从译文202条注释对象入手,运用穷举法,着力探明《围城》的翻译策略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译者所采用的策略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究其原因,这种策略与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社会环境以及赞助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9.
副语言符号的汉英互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语言符号又称辅助性语言符号,它是文化翻译中的难点,本文简述了副语言及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副语言符号的笔译原则.  相似文献   
80.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