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宁本荣 《西北人口》2003,(2):48-51,54
本文以目前上海市女性从业人口的分布、文化素质、工资收入与就业教育培训等基本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都市女性白领是中国城市中产阶层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社会转型加速期,从认同与建构的理论视角开展都市女白领研究,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两个维度探讨都市女性白领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分析和反思我国当下的都市女性白领在职业分化、收入分化、身份区分、关系建构等方面的行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3.
自古诗人就发现诗与画之间存在某种契合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理论还鲜有人提及。柳永词绘人写景具有融画入词的特点,其艳情词类似于肖貌传神、气韵生动的人物工笔画,羁旅词犹如细致鲜丽、苍润淋漓的山水图,而都市词则像繁华富庶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44.
过去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大都市中心区域,对于都市边缘地区的研究较少。根据核心边缘理论,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世界级大城市都经历了由大型商务中心到中小多级化商务中心网络建立的过程。这种演变模式为大都市边缘区域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可能,大都市边缘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大都市边缘区域独特的经济地理与人文环境氛围有利于建立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大都市边缘区域服务业聚集要与城市核心区域相呼应,建设物流特色商城,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要加大财政、金融与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集体学习过程",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5.
楚卫华 《唐都学刊》2003,19(2):80-83
中国的都市电影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种平民化色彩 ,追溯其历史渊源 ,不难发现 ,其发展历程与平民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讲述故事、关注平民百姓的文学影视作品的备受青睐 ,无不说明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 ,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意识和平民的精神对中国都市电影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文章结合北京市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及思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重点及区域布局:一是建立服务首都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体系,包括建立加工专用品种和原料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打造“运河文化游”观光休闲农业品牌,包括建设精品采摘型农业生态园、休闲度假型农业观光园、科普知识型农业观赏园、运河文化型知名旅游品牌。最后,提出推进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连云港在中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及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连云港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居于带动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龙头地位,但是,连云港市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影响着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科学地确定连云港市作为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龙头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确立并实施国家牵动战略、开放拉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带动战略和人才推动战略,才能昂起连云港龙头,以加快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48.
新城市引力模型下辽宁省城市圈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城市引力模型引入城市职能参数,人口修正参数和经济距离修正参数,改进原来简单的城市引力模型,深入探讨城市职能对城市引力的影响。并运用新城市引力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沈阳与大连两个优势城市为中心计算城市引力。最终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城市圈进行了划分,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大连为次中心的城市圈布局。  相似文献   
49.
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日益形成正比甚至平方正比关系,以前的城乡剪刀差如今日益恶化为城市等级剪刀差。随着大都市轴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等级差距拉大,使得宏观层面上的不公平反而加剧。都市化竞赛的结果是使大部分中小城市变成大都市的附庸;大都市则成为资源高度集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轴心。这就是城市的立体化结构造成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大都市轴心化趋势。西方大都市的没落和中国大都市的繁荣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表面上看是中国式后发式发展优势的体现,而从深层解读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大都市发展同样需要走向“后大都市”的转型——从繁荣转向寂寞。  相似文献   
50.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