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874篇
社会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西近代美学史上,相继出现了崇高这一审美范畴.中国近代崇高理论,由于历史、社会诸多原因的影响,其主客对立性发展不够充分,而其统一性却一直占主导地位.西方近代崇高在其历史发展中,主客对立很明显,很彻底,因此其统一性就比较微弱.尽管中西崇高在近代存在着如此差异性,但从现代性的发展态势看,它们都将会以统一性作为未来的祈向.  相似文献   
42.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学说史上的一场革命 ,而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因为他开启了哲学的现代性。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依然是“哲学家的感性” ,而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所以 ,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并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43.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革命由于缺乏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而与现代性无缘.近代中国社会,革命源于现代性,革命又使现代性获得了实现的前提.由于国民对"落后挨打"的焦躁情绪,既为现代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张力,又为现代性方案的选择涂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近代中国现代性的悖论既决定了暴力革命是合乎理性的,同时也使暴力革命存在着非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44.
Modernity: a non-European conceptual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light of insights drawn from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Parsons' theory of differentiation/modernization, an attempt is made to conceptualize modernity in such a way as to avoid both eurocentrism and the total rejection of the concept by those who view it as an ideological means for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western cultural imperialism.  相似文献   
45.
李金发诗歌借用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书写诗人对异域生存的理解.在异域,李金发时时感到自己是一个无根的异乡人,从而在现实中自贬身份、自抑情感,在诗学策略上,则以沉郁为情感底色,并撷取大量"丑恶"的意象来表现.这就是李金发诗歌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6.
从文化质态上看,在西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督教传统,严格设定了一条区分神圣与邪恶的道德边界。但随着现代性的生成,这条边界被一步步蚕食了,其典型标志就是尼采所谓“上帝死了”的纲领性口号的提出。上帝既死,就再无神圣的道德法庭,谓之价值虚无。由于“一切皆虚妄”可以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一切皆允许”,因此,虚无主义价值观的广泛流行,必将滋育或助长一种以越界和放纵为特征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7.
“现实性”与“现代性”是鲁迅陶渊明批判中的两重依据。同时,在这两种理性标尺要求与作用下,鲁 迅也完成了对陶渊明人格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是以突显陶渊明性格中“金刚怒目”成分为其主要标志的。  相似文献   
48.
被称为"诗界革命"的梁启超诗歌理论主张包含了复杂变化的新诗体创建追求.他主张突破传统诗歌体式的局限,从外来文化吸取营养创建新诗体.这一主张包含着文体变革观念与文化化合观念,是文学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设计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argues that 'uncertain identities' are a distinct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residual and intractable level of smoking among young people. Further, it argue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factor is increased by the specific social/historical context of late modernity. Findings from research with 15 to 16 year olds in the East Midlands of England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role that smoking is perceived to play in constructing a self identity. A voluntaristic perspective is adopted on the use of tobacco, reflecting both the focus on young people's motivation to smoke and the tendency for many young people to perceive smoking as a matter of personal choice. Smoking was found to have a symbolic significance not only in terms of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to others but also in terms of the reflexiv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 by those involved.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smoking in relation to self-image, self-empowerment and self-affirmatio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many young people smoking has certain benefits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uncertain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50.
以"世俗化、去宗教化"为总体特征的、正在生成中的西方现代性文化语境划定了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建构的限度及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进程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范式"、"知识型"的文化语境当中,先验领域的销蚀问题、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确立问题、文学艺术自律问题、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科学与科学性问题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性诗学建构的主要话题。深入探讨这些现代性诗学问题,有利于发掘西方现代性诗学生成的动力之源,进而可以为进一步建构现代性诗学提供参照、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