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25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758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754篇
社会学   217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22.
岳云强 《兰州学刊》2006,(12):203-204,149
本文拟在探讨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方针科学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德育教学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推行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3.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涉及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力量等诸多因素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对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对于进一步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这种思考主要体现在合理构建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教育内容、系统整合教育力量、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及时改进教育方法、建设高素质德育工作人才队伍、加强“边缘人群”的教育引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4.
教师制度伦理的核心问题是伦理问题,决定了教师制度的建立和改革要经得起伦理的考验,要有充分的伦理依据。教师制度伦理的调节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提高着教师的伦理水平,维护着教育的尊严、公正与秩序。  相似文献   
25.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它包括他律性的道德义务和自律性的道德义务两个层次。前者属较低的层次,它要求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履行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后者属较高的层次,它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努力向尊崇义务心的目标迈进。无论是哪一层次的道德义务在现实社会中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应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制度保障两方面培养道德义务心,这是保证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6.
高质量财务报告(QFR,Quality F inanc ialReporting)体系指出,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欺瞒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会增加公司股票的融资成本,降低股价。运用QFR能够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对企业和资本市场来说都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船山创造性地诠释了张载关于“太虚”的观念,提出了“气”本体论,并以“气”本体作为其重新阐释儒学心性论的天道依据,全面阐发了“性”、“心”之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性情论,未发已发说,道心人心说等心性论各个层面的问题。船山对儒学心性论的解释,贯穿着“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以健顺五常之理融合于清通”的主题,突显了儒家传统性善论的主体性原则和天人合一的圣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克服宋明理学自身的逻辑矛盾及其在精神气质上与儒门之正学的张力和偏差,以便回归儒门之正学,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至上地位。  相似文献   
28.
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道德需要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应然存在,要转化为一种现实的道德力量,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社会机制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激发和提升个体的道德需要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发挥制度在个体道德需要方面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29.
学术职业具有其自身的道德特征,它以时代性、创造性、自由性、诚实性作为基本内核,从而构成了学术职业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类型的道德意识。学术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还包括育人、教学、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术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学术职业的道德特征,旨在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因此,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此从德育的内容、教学方式及德育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