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58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探索管理理论的道路上 ,人的因素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 ,这与我国传统管理有不谋而合之处。宗法伦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其重人伦、重道德为特点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管理理念。实际上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管理 ,而人具有一定的民族性、阶级性和地域性 ,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 ,中国企业管理所应做的 ,就是立足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人文环境 ,在西方有用的管理科学体系中注入宗法伦理的有效成分 ,从而整合出一套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是新的治国方略,它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德治的意蕴,又是毛泽东以来几代国家领导人不懈探索的结晶。从毛泽东首倡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的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逐渐走向成熟。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应从以德治党着手。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德育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应从传统道德的继承、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三方面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等最基本的历史调节机制,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构成人类历史得以维系、延续和发展的永恒纽带和基础。当然,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的调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都不可能是单独起作用的,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历史调节机制,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建设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前途。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凝练和提升,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Louis Anthony Cox  Jr. 《Risk analysis》2012,32(11):1919-1934
Extreme and catastrophic events pose challenges for normative models of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They invite development of new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o complement existing normative decision and risk analysis. Because such events are rare,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about them from experience. They can prompt both too little concern before the fact, and too much after. Emotionally charged and vivid outcomes promote probability neglect and distort risk perceptions. Aversion to acting on uncertain probabilities saps precautionary action; moral hazard distorts incentives to take care; imperfect learning and social adaptation (e.g., herd‐following, group‐think) complicate forecasting and co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behaviors and undermine prediction, preparation, and insurance of catastrophic events. Such difficulties raise substantial challenges for normative decision theories prescribing how catastrophe risks should be manag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challenges for catastrophic hazards with uncertain or unpredictable frequencies and severities, hard‐to‐envision and incompletely described decision alternatives and consequences, and individual responses that influence each other. Conceptual models and examples clarify where and why new methods are needed to complement traditional normative decision theories fo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For example,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preferences for risk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may conflict; procedures for combining individual beliefs or preferences can produce collective decisions that no one favors; and individual choices or behaviors in preparing for possible disasters may have no equilibrium. Recent ideas for building “disaster‐resilient” communities can complement traditional normative decision theories, helping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 for better ways to manage risks of extreme and catastrophic events.  相似文献   
18.
李丽 《职业时空》2012,(2):180-182
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确存在道德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与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其他人一样,当代大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道德上的问题,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使之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德治,有三种重要的解释,也即德教、德政与道德法律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德治作为德教的问题在于:德治如何能成为与法治比肩的治国方略?在证成德治时,如何能够从关于道德功用的事实判断推出德治这一价值判断?如何证成道德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德治作为德政的问题是:德政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借助于德治的概念来推广,而且它无法很好地解释人们提出德治理念时心中已有的德治与法治的背景关系。德治作为道德法律化面临的挑战是:它可能会危及人们自由选择自己道德生活的权利,毁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扰乱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评价,并使得法律必须满足的一些要件难以实现,影响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针对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立法需要承担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所以,在立法时应实现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确认、保护与分配的任务,平衡不同的利益冲突,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