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生产革命或经济革命,而是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剔除各民族文化的糟粕,有所选择地继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推进民族心理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文化的发展有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动力,内源型动力主要来自云南传统农业文明模式的失范、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自觉层面与自在层面的张力三个方面;外源型动力主要来自外来强势文化的牵引与整合、国家经济投入与政策导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的限制,怎样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和文化,才是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也只有这样的生产力和文化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唯有坚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才会有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的互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重点分析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论证了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科研是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教学是科研工作的检验和有力的驱动力,是教师从事科研的驱动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好教学与科研的互馈作用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得以生存、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宝艳园  徐荣盘 《南都学坛》2006,26(1):112-114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从本质上是诱导和驱使相关的利益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公众为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投入足够努力的机制。它的构建,是促进循环经济从先进理念发展成现实经济运行模式的需要。但是,从主体的视阈审视,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实际中并不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循环经济实际的应用环境要求,必须使强制性激励和诱导性激励的方式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满足被激励主体的需求,使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合计分卡不仅仅是一种评估系统,更是一种基于战略和价值导向的管理系统.综合计分卡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强调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有机结合,强调财务目标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企业战略转化为员工行动,保证企业战略实施,提高股东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综合计分卡与战略、价值的关系,分析综合计分卡四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并结合国外综合计分卡的实践经验,探讨综合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对企业业绩、战略实施、核心竞争力建立的有益作用,进而对中国企业实践综合计分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傅安国  岳童  侯光辉 《民族学刊》2022,13(9):108-118, 164
个体内生动力归根到底是人格动力的议题。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接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使民族地区人口自身具备持续向上提升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需要和认知两个视角来厘清西方的动机理论,发现其深具西欧与北美白人社会的文化价值与色彩,这些理论与中华民族地区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接口悖论”。故而民族地区扶贫与振兴语境下的“内生动力”,有别于西方心理学语境中自我决定理论所指的“内在动机”,它是一个中国化的心理学概念。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若要为民族地区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心理学理论,采用行动研究来构建民族性或地方性知识不失为一条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释"弔"     
殷人游牧,逐草而居,家庭成员或有死亡,随地草葬.草葬之俗,"不封不树",既不能防止禽兽对尸体的撕毁,又没有死者安葬地的明显标记.故草葬后,生者将随身带的牧鞭插在死者身边.高竖的牧鞭风吹飘动,既能殴赶威慑禽兽的逼近,又能标记死者的安葬地.这种取象牧鞭飘动的文字,殷人叫做"弔"."弔"像悬挂于细长的竹木竿上的牧鞭摆动之形,其作用是"殴禽"和"标墓".唐代以后演变为"灵旛".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