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现代视角主义基础上反思后现代艺术现象并肯定了其独特价值,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历史概念的去总体化,真理概念的去总体化,生活形式的去总体化,艺术的去总体化以及当代艺术博物馆排列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2.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unique sensory modes of blind and partially sighted communities, tactile and multisensory tours and exhibition components of museum collection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Such initiatives are often intended to give equal forms of access for diverse participating public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uto-ethnographic report on the tactile tours offered by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Ottawa) program “Stimulating the Senses,” and gives context for sensorial models at play in Western museums today. Museum strategies that encourage intersensorial awareness and access are also discussed.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performative properties of these tours, and the variety of encounter they encourage between publics. This article also includes accounts of the program by its supervisor and coordinator, as well as from a participant. Key question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re: do such tours in fact give equal access; what motiv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rograms in Canadian institutions; and what outcomes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se programs?  相似文献   
23.
在研究了我国科普展示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运用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科普展项的工作流程,阐述了教学设计理念对科普展示设计的启发。最后列举了一个运用教学设计理念来设计的科普展示案例,以证实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
整合社会分散的科博场馆科普资源,推进科普载体建设,不仅是科教兴川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的大部分科博场所面积较小,属于中小规模场所,且在管理和陈展方面与国内外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展教理念缺乏创新;二是投入不足、展教条件、设备差;三是营销工作不到位等。文章提出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有:开展联票活动;进行展品交流;联合举办各种科普活动;整合人才资源,实现专家走出校园、研究所,服务社会大众。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浪费。  相似文献   
25.
校史馆作为激发广大师生“知校、爱校、荣校”的重要文化设施,是一部活教科书。本文通过对矿大百年办学历程所积淀的大学精神进行梳理,提出了矿大校史馆建设的理念:记录矿大百年求索的历史轨迹,展示矿大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采,记述前辈学人孜孜求索不懈奋斗的史实,宣传学校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结合对学校百年历史的解读,就校史馆展区结构和表现主题进行了合理划分,揭示了矿大校史馆的陈列特色。  相似文献   
26.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也是四川省最大的地学类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成都理工大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校党政的领导下,跟随着成都理工大学发展历程,经历了1978年、1988年、1998年和2008年的四次跳跃式发展。目前,新建博物馆是一座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集园林、科普与教学展览为一体,拥有现化技术展示的现代化地学类综合性博物馆。  相似文献   
27.
地方创生的核心是构建人、地、产的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公共资源实现地域振兴。新时代地域特色博物馆的治理创新要从地方创生的关键要素,即人、地、产三个层面厘清地方发展的现况,结合时代背景,从地方赋权、文化再造、产业振兴分析博物馆的治理转向,根据地方性、文化性、产业特征等发展趋势综合考量创新模式,重塑地域特色博物馆治理体系、丰富地域特色博物馆知识生产、联动地域特色博物馆业态升级,从而推动当地文化传播与特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8.
民族地区博物馆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族文化遗产,系统展示我国各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使命,是各民族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各民族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场所。民族地区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博物馆或文化设施无法替代的。有关民族文化高水平的展览,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有效的教材。面向青少年、面向未来办馆,是民族地区博物馆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9.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富文化吸引力的时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唐代风格宅院,创设充满唐代生活气息的情境,在其中安排多种文物展品和文化展示,完成一个集漫游、观赏、教育于一体的虚拟博物馆,意图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受众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运用的技术包括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交互动画等。  相似文献   
30.
文章考察了美国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的概况和具体形式,认为美国博物馆的青少年的开始时间早,教育形式不但多样,而且契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在教育理念、形式做法、实际效果等方面都与美国博物馆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向美国博物馆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