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62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时间与叙事--解读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叙事学的手法,分析了莫里森小说<宠儿>中"中心叙事"和"边缘叙事"的内在关系,以及作者的女性化写作带给英语文学界的崭新意义.作者认为,作品中的"黑人经验",以其异质性的视野和技巧,丰富了当代世界文学创作的画廊.  相似文献   
72.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叙事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性,让读者乐于接受。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新闻只能叙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文学却以虚构为主;文学中的叙述者可以与作者差别很大,形成不可靠叙述,新闻中的叙述者则追求叙述的可靠性;在新闻叙述中,时间的处理方式比文学少,这跟新闻的时效性有关;在叙述聚焦上,新闻虽然也用多种方式,但是以零聚焦为多。  相似文献   
73.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为例,主要从第一人称叙事、句法结构、语言特征、艺术效果四个方面来分析“少年侃”的叙事特征,从而凸现“少年侃”叙事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创作手法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对美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本文试图通过文本阅读的方式解读《长恨歌》,透过王琦瑶的人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背景下普通阶层的魅力女性的精神及情欲困境。文章还指出这种哀婉叙事对于传统的继承,而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于古典美与爱的错位对于人生的双重失落。  相似文献   
75.
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口承叙事作为一种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集体性创作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类型性,以及这种类型性中蕴涵的文化原型,为作家文学创作奠定叙事的基调。以《聊斋志异》中《张鸿渐》及其民俗俚曲版《富贵神仙》、《姊妹易嫁》为案例,分析它们所蕴涵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作家作品情节的复杂性与口承叙事原型交织融合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6.
《文明小史》文本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并连和勾连的方式连缀故事(组),其叙事时空操作表现为同一背景时间中的空间位移,体现出社会全景式小说建构的艺术企图,具有民族叙事特质。小说官、民、洋人的人物结构隐含文明与落后对峙、交杂的叙述意义,表达着李伯元对近代中国社会情状与走势的主体认知和整体概括。李氏叙述显示其对本土与外洋关系的某种智性辨析和判断,体现出一种智性民族主义立场,属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谱系。  相似文献   
77.
丁芒散文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以情感人是丁芒散文的主要美学特征;写实而不粘滞是丁芒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神与物游”的景笔是丁芒散文的第三个重要特征。丁芒对现代散文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继承古代笔记的某些传统特色,又在题材与写法上多有创新,建构了一种“新笔记体”,在当今文坛自成一军。  相似文献   
78.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 ,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 :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 ;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结构特征等等  相似文献   
79.
本文主要考察繁本小说《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迁移情况。从本事缘起的角度看,《西游记》的写定者对于《心经》作用的特定呈现,体现出宗教情感思维依然是小说创作的内在依据;历代僧传中的高僧感通故事及其在民间的广为传播,对于《西游记》小说创作具有文本拓展意义。小说中宗教意识与世俗观念的贴合,以及宗教描写向现实人生的转移,隐现了时事缘起的写作意图,代表了宗教描写艺术转换的主要进路。  相似文献   
80.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话语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扎西达娃笔下的马丽华的西藏,为人们进一步从认识上消弭边缘与中心化、地域与全球化的差距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