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史记》在结构上发凡起例,以史家的深厚智慧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精密的语言生命体,并凸显了位置因素的功能性意义。"互见法"实现了彰显与隐讳的变奏,达到了褒美和实录的双重目的。"太史公曰"反映了正统意识形态与个人话语之间的纠结,体现了撰述者意识的自觉与史官传统的退色。  相似文献   
32.
本文试着从《宋书》叙事的真实性、带叙法的独创性以及叙述人的多角度变换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宋书》叙事 在遵循传统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3.
在话语的理解方面,情境、叙述者本身及叙述者所使用的叙事技巧等方面因素是经常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叙事作品时,既要分析情境篇章的特殊属性,又要对叙述者的视角来进行解析,从而达到较清晰的 理解效果.  相似文献   
34.
残雪的小说几乎没有例外地使人困惑,而且从头到尾使人怀有不可思议的感觉。为何如此?文学研究家无法避免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说清楚。本文通过对她的处女作《黄泥街》序文第一人称叙述的分析,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残雪的小说时常引起不可思议感的根本原因就在她的独特的叙述法上。她的叙述者总是一个完全缺少历史性和个性的、无私无情的、纯粹的、内部世界观察者。这种观察者和被观察的自我对象正像我们做梦时那样,是彻底分开的。残雪通过创造这种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惊人的距离,在给读者留下做梦似的不可思议感的同时留下了第一级的对自我的观察记录,这就是文学。  相似文献   
35.
试论象征手法在《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永芳 《云梦学刊》2002,23(6):109-112
舍伍德·安德生的短篇小说《蛋》通过运用"蛋"这一象征手法,展示了"父亲"的鲜活个性,成功塑造了一个心存梦想却又幻梦破灭的典型。作为叙事者象征的"蛋"的最终胜利,昭示"父亲"甚或整个家庭的失败,在叙事者的眼里,其实也就是大自然及其自身的胜利。  相似文献   
36.
韦恩·C·布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批评家,从事小说修辞性美学的研究。其著作侧重于分析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一直受世界各地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两位文学大师都出名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行的六十年代。在同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两位文学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性美学艺术进行了诠释。福尔斯的《收藏家》便是这方面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37.
分析英汉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的差异,指出汉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省略、隐匿或淡化,而在英语诗歌中则相对彰显;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诗歌美学差异、中西文化中个体地位的差异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两者之间迥然不同的显隐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凯瑟琳·安妮·波特的短篇小说《老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认为小说中的叙述者通过其文字,时空,心理及意识视角与女主人公米兰达逐步但却稳固地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叙述者和米兰达之间所形成的这一默契关系,隐蔽而有力地颠覆了父权意识,从而彰显了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9.
以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叙事者的可信度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的叙述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40.
螺丝在拧紧,鬼魂作怪耶?欲望作怪耶?这是历年来詹姆斯批评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批评家关注詹姆斯利用本篇小说所要说明的问题———形式问题。论文通过对本部小说地解读,回答了是鬼魂作怪抑或是欲望作怪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解读方式出现的原因———第一人称叙述———詹姆斯强烈反对的叙述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詹姆斯提倡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