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56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616篇
理论方法论   198篇
综合类   3572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世纪中后期,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一次国家行动,它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贯彻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的重要阶段,其基本情态就是"五族共和"。它是一个历史建构过程,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实践领域的双重认同与整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族共和"在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现实困境和诸多问题,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仍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3.
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当地政府对居住习俗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面临着满足居民改造民居的需求和保护旅游社区原始风貌二者之间的矛盾;为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在政策上应促进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同时培养地方传统工匠进行景区内民居等建筑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以保持社区人文景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存在四个制约因素,一是自然地理因素,二是基础设施因素,三是经济环境因素,四是社会发展滞后因素,五是教育因素.要推进民族经济发展,国家必须实行在经济上扶持,生态上减压,运作上创新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6.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慧 《齐鲁学刊》2012,(1):11-15
"礼义之邦"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符号与重要象征。礼义之邦国家形象的树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着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信仰基础。这一称号是在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认定中获得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经由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普通民众共同维护与完善。  相似文献   
998.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质的规定性与其在民族国家运用过程中个性化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坚持民族特色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地位的否定和背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是其应有之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较好地处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普遍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99.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相似文献   
1000.
杨洲 《河北学刊》2012,32(2):245-247
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关于中国画的论争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景观。各种派别的论者对于绘画整体功能的认识相当一致,并不约而同地将其上升到国家、民族复兴的高度。抗日战争时期,各画种都为民族救亡作出了积极贡献,文艺家们的画学思想中关于民族复兴、民族精神的倡导更加鲜明有力。当代关于中国画体现民族精神的提法与近现代史一脉相承,并融入了民族文化复兴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