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特定语料库中语料的检索和处理,对比分析了英语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于单词very在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不同程度学习者之间对该词使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导致以上区别的可能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very一词,中国学习者存在超用、回避和误用现象。这些现象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所发生的语言负迁移。  相似文献   
4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呈现出“新乡土中国”的发展样貌。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高柏镇乡村社会70年发展变革现实社会形态的呈现,借助对制度变迁理论中关于社会秩序议题的认知,把变革之中乡村社会秩序的构筑与形塑放在一个具有一定社会结构和网络关系的特定乡间聚落社会空间中,以考察村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乡村组织),群体(乡村组织)与群体(乡村组织)之间,基于特定社会处境或利益诉求,展开不同互动形态和关系连接,去理解和分析当乡村社会传统的村落团结维系“遭遇”外来的行政性力量“嵌入”时,乡村社会原有的秩序形态如何适应并整合新的外来力量,进而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之间进行着怎样的一系列互构和博弈,并最终形塑了乡村的社会团结和秩序维系及其变迁。研究得出:当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之力量(国家政权的制度法规建设与政策施政倡导、乡镇政权的行政命令与施政干预、驻村乡镇干部的村治行为等),进入到乡村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并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恒定准则和样态(家庭及其家族、人际关系与人情往来、村落规范与村庄权威、村民小组与村级组织等),在村庄这一现实场景中遭遇,并转而进行着一系列的互构和博弈时,乡村社会里既存的两种场域形态——村头公共舆论场(非正式组织化的)和村庄红白喜事场(正式组织化的),构成了乡村社会中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力量互动整合的主要场域,也成为调试外嵌性秩序与内生型传统这两股不同的地方性社会秩序维系的主要力量源,并最终构筑起了乡村社会日常的秩序维系与团结基础。  相似文献   
43.
《Risk analysis》2018,38(10):2029-2040
The Chippewa Ottawa Resource Authority monitors fish contaminants in Anishinaabe (Great Lake Native American) tribal fisheries. This article updates previously reported trends in two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PBT) substances that ar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s to consumption advisory limits for these fish: methylmercury (MeHg)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lso,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n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benefit bioindicators and metrics in these same Upper Great Lakes fish harvests: selenium (Se) and omega‐3 fatty acids (PUFA‐3s). A novel risk/benefit quantification originally presented by Ginsberg et al. is reported here to characterize the tradeoffs between fatty acid benefits and toxic MeHg health outcomes. We also report a Se benefit metric to characterize the possible protective value against MeHg neurotoxicity based on Ralston et al. Congruent with Anishinaabe cultural motivations to consume fish from their ancestral fisheries, nutritional content was high in locally caught fish and, in some respects, superior to farmed/store‐bought fish. These Great Lakes fish still contained levels of PBTs that require carefu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for consumers. However, the contaminant trends suggest that these fish need not be abandoned as important (both culturally and nutritionally) food sources for the Anishinaabe who harvested them.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李孟伦小说《太阳之门》的相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5.
江西乡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对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借助江西乡土文化教育青少年,不仅要营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诱导作用,还应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着力弘扬乡土文化,注重教育形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雍正朝对乌蒙、镇雄土司的“改流”是在特殊地域与特殊局势下的一次特殊战略决策。其背后的动因是为了清除漠西蒙古对乌蒙、镇雄土司的裹挟,防范西南土司倒戈,威胁清廷统治。与之同时进行的西南其他区域的“改土归流”,是雍正皇帝战略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清廷加强对西南地区直接管理的表现。所以清朝“改土归流”的实质,不是要对西南土司进行大规模裁撤,更非废除土司制度,而是一场军事战略决策与特殊事件引发的对西南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47.
语言迁移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跨语言影响,即目的语与任何其它先前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异同导致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比较关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负迁移或者干扰,对国内外语学习者而言即是第一语言(母语亦即汉语)对第二语言(目的语亦即英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汉语负迁移如何妨碍英语习得和交际的问题。随着英语和汉语广泛的接触和不断发展,两种语言相互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些影响体现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L2→L1迁移模式,将英语对汉语的影响置于"跨语言影响"的概念下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词汇、句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目的语(英语)对母语(汉语)的影响,以验证L2→L1迁移模式的广泛存在,拓展对英汉语用迁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8.
闽北地处福建省北部,自然生态环境优异,尤其适宜人居。要将闽北打造成既有现代气息又具备当地文化特色的新兴中心城市,首先应着眼于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使其骨架、功能、机理都合理,在此基础上尊重当地原住民的风土人情,建设既有共同特征又别具特色的闽北风格城市群。  相似文献   
49.
"乡土与人性"是现代文学史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基本主题之一,也是鲁迅、韩少功两代作家的共同关注点。从韩少功的自我言说中可以找到其与鲁迅先生在文学思想、创作意识上的联结点;以文本中的叙述者"我"为切入点,从人性的扭曲、迷失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阐述"人性观"的基本内涵;辨析"我"身份的隐性所指。从而考察韩少功的"人性观"是对鲁迅"人性观"在承继基础上的变异和发展,进而体会两代作家文化心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0.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之前建立的母语隐喻系统,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理论及迁移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认为母语隐喻迁移是造成二语写作不地道现象的首要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符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