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87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678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文章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弊病,在改革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引导学生“个性写真”的主张,并就其操作策略与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2.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43.
孟子美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人格美学精神,他不仅最早对人格美及其层次做出了明确的价值规定与区分,而且明确地将审美从人的感官之乐引向了道德领域,并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一高扬自主精神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人本意识、人性色彩和人格自主的悦乐感。现代人在实现其对主体意义的重建、确定人生存的内在根基、超越物性束缚时,应汲取孟子人格美论中的思想养料———人格意识、自律意识、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44.
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使其懂得怎样充实与发展自我,完善个性,健全人格,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5.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人们在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两个概念理解上存在的分歧,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7.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8.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深刻碰撞、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强烈冲击。成长需要价值导航,必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根据大学生人格教育现状,提出大学生人格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培养大学生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49.
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by Another (FDIA) can be difficult to expeditiously identify. 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DIA perpetrators vi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may decrease the time between initial abuse and identification of FDIA.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DIA mother-perpetrators were examin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MPI-2 profiles. It was predicted that mother-perpetrators would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profile elevations on the MMPI-2 and elevations on specific clinical scales than a comparative control grou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ther-perpetrator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levations on the Psychasthenia (Pt) and Schizophrenia (Sc) scales and a trend toward significantly higher elevation on the Psychopathic Deviate (Pd) sca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ndings, along with th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obtained, establish a preliminary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an overall profile of mother-perpetrators.  相似文献   
50.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SPD) is considered to be a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 as evidenced in part by its cross-listing in that chapter of the DSM-5. SPD is considered to be a condition with limited potential for positive change because one of its major features is the presence of a biologically based cognitive deficit. This assumption, however, is an example of the medical model’s creating a bias against psychosocial features that are always involved in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s 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 focus more comprehensively on all features of the condition and promote a more optimistic view of clients’ change potentials.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examine SPD from a social work perspective and to demonstrate, with a case example, how effective intervention can be organized and deliv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