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41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52.
王莹 《学术探索》2012,(8):58-61
精神文化产品是以观念形态存在并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得以呈现的产品,是精神文化生产者劳动智慧的结晶。社会效益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导向,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指导原则,也是指导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的根本要求和指导原则。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大众性与文化精品的贴近性的结合。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是较高层次上的商品消费活动,是商品消费与精神享受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3.
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哲学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效率相协调的观点;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观点。从哲学视角解读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有重大学术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4.
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大都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拟从哲学角度,论述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作为和地位的关系、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制度和落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网络教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时量不足等问题,在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天空教室来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网络教学,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此网络平台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6.
陈婷婷 《西北人口》2010,31(1):100-104
根据2006年全国综合调查(CGSS2006)的数据,本文探讨了夫妻权利运行的三个要素:权力基础(教育差、年收入差);权利过程(互诉烦恼、对钱不同意见频率);权利结果(家务差、家庭事务决定权)对婚姻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权利过程是影响婚姻满意度最重要的环节,其中配偶向被访者诉说烦恼和对钱不同意见频率都有显著影响:教育差虽也有一定的负向显著度,但其影响程度较小;夫妻年收入差、家务差和家庭事务决定权并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7.
骨法用笔,自古已然.线条是中国书法的惟一语言和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本文指出线条的形上基础主要源于老庄、<周易>哲学,玄--变--朴是书画家感应天地万物阴阳运转、生化不息而归于大和谐的宇宙秩序,参"玄"以体道、悟道,在线条的创造中求"变"以证道、显道,进而返"朴"以得道、弘道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58.
易卜生作品“五四”时期传入中国 ,很快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 ,其社会问题剧契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 ,有助于民众的思想启蒙和反封建斗争的开展。易氏的作品为新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和输入了新的表现手法 ,它所描绘的批判社会、反叛传统的艺术形象为铸造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59.
作为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意境",在对其生成过程的诸多探讨中,有人从审美意识深化拓展的历程,即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揭示其脉络,可以说在研究水平上达到相当的高度.其立足于艺术发展本身而寻绎其本体性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从哲学理论思维演进的内在逻辑透析审美意识转变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60.
关于建设吉林生态省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吉林建设成生态省是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指示精神,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时代契机作出的科学决策。建设生态省对实施“三大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