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萨特认为与审美快感相比,审美喜悦脱离了感官的刺激,是非个人的和创造生成的过程。审美喜悦的出现是作品成功的标志,其中包含的位置性意识既是作者的观察视角,也是审美世界向人的自由的召唤。而审美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审美喜悦的基础上,来源于伴随的非位置意识里面的自由。这就需要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不能还原为观念的集合,而是关注着人类的自由。必须反对两种审美态度:把艺术品当作唯美主义的纯粹形式,以及压垮人的自由的现实主义的决定论。艺术品本身就是目的,可以用意象来超越现实的荒谬,用审美的变更来改变这个荒芜的世界。人是生来自由的,通过审美意识的虚无化,可以超越自在的世界,共同建立审美的意象世界,在实践中走向终极自由。  相似文献   
32.
从成功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出发,提出学生物理课堂最佳学习心态的概念,阐述学习心态在学生物理课堂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构筑学生物理课堂最佳学习心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3.
论“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理  任国瑞 《云梦学刊》2000,21(1):48-51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种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对该模式的控制要素及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34.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好课就是由一串问题构建而成的。教师应善问、能问;学生应敢问、乐问,让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做学习主人的充实感、成功感,快乐感。  相似文献   
35.
牟春 《晋阳学刊》2008,(1):69-72
伊壁鸠鲁的伦理哲学一般被称为感觉哲学、享受哲学或快乐哲学。一方面,伊壁鸠鲁把感官快适视为人生的目的,提倡充分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真正的快乐乃是用理性限制欲望蔓延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伦理学实际上仍是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继承。伊壁鸠鲁是想通过传播自己的伦理学理论来直接面对他的时代问题。然而,伊壁鸠鲁主义却成了追求享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6.
快感:当代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感是当代言情小说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它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该相关性赋予读者心理补偿与共鸣,从而使言情小说获得读者的认同。言情小说的快感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阅读行为来实现;二是通过对言情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来实现。  相似文献   
37.
潘立勇 《文史哲》2005,(1):79-84
在阳明心学 ,境界即本心良知在现实人生中的呈现。良知在不同的境域、不同的层次中呈现为不同的境界 ,即诚境、仁境、乐境 ,诚为意义世界的实诚存在 ,体现为真的境界 ;仁为道德世界的是非明觉 ,体现为善的境界 ;乐为审美世界的超越自得 ,体现为美的境界。三者亦即“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超越之境”。诚境为基础 ,仁境为核心 ,乐境是理想 ,意义境界、道德境界的最高体验是无人而不自得的乐境 ,其向审美境界的转化就在于本心良知的超越自得体验  相似文献   
38.
张立文 《河北学刊》2006,26(4):23-27
张立文认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鲜明特征。其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曩终目的则是为了创造新的服饰文化。宋志明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并立的两大学说,儒家重道德、求进取、讲现实的特色,同道家尊自然、重生命、求自由的特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向世陵认为,“人文精神”的概念十分宽泛,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快乐的追求是儒家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的理想境界。既有目的层面的与天命流行合一的精神快乐,也有作为手段的人生抱负(包括政治抱负)的实现,而对精神自由和尽善尽芙境界的期盼,则成为从内在化方面推动人前进的动力。罗安宪认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一种对策:只有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才能堆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只有将“仁”与“艺”和“乐”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体精神家园确立一种安顿;只有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安顿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思想的这一种理论价值,时至今天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9.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有较为完备的阐述,其中表达了一种观念,即诗歌创作所传递的情感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愉快”诗学思想.以《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廷腾寺》、《我们共七个》等作品为例,从华兹华斯的自然情怀和儿童情结出发,分析出华兹华斯“愉快”诗学的创作原则,即:立足于生命本体需要,坚持生命内在的幸福感与外在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就其核心内涵和社会影响而言,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思想对当下文学艺术创作及社会发展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张爱玲文本原初诞生于老上海的商业环境中,电视传媒为迎合大众,在二度置用时削弱了其艺术感染力。当审美日常化成为当今美学的重要主题之时,大众文化采取一定时尚化形式来打造文化消费形态。大众在自身的文化消费过程中也获得了一种快感,这种快感美学具有强大的反传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