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4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589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4 毫秒
61.
论咏物诗在齐梁间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夫之云:“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本文在此基础上再作较为具体的判断,从作家作品之数量,诗歌题材之广度,艺术技巧及形式等三个方面对齐梁咏物诗的创作加以对此,认为咏物诗兴于齐,盛于梁,咏物诗全面兴盛的时间当在梁代。  相似文献   
62.
该文以黄庭坚在宋神宗元丰三年到元丰六年(1080-1083)知江西吉州太和县事所写的诗歌,探求黄庭坚在 初为地方官时的爱民情怀,及其在任上创作的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他作诗“以故为新”,“点铁成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3.
以宋代诗话为代表的历代诗话,记录了不少梦中作诗、得诗的故事和轶闻,而且记述甚详.这类不同于"诗中言梦"的"梦中作诗"现象,由于常常被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述者、闻者都颇感兴趣,所以成为古代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引起个别诗话家的关注.像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就以卷三五、卷三六专列"纪梦门",辑录了46则此类诗话.梳理历代的"梦中作"一类诗话,可以将之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即:论诗出于梦,论梦中诗谶,以梦渲染诗作、诗人的"超凡性","梦"与"事"相契,记梦、忆梦之诗,借梦事正误、翻案.考察其作用,可以归结为克服"自卑情结"、引起受众注意、制造审美距离、有利广泛传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4.
周邦彦是宋词雅化过程中一位十分重要的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可用"浑厚和雅"四字概括之."浑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沉郁的情思.清真词表现出了浓厚的感伤沉郁情调,它是宋代以来知识者精神世界和感伤情怀的再现;二是缜密的法度.清真词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注重意象的选择安排,努力增加表情的角度和层次,从而实现其抒情的浑厚沉郁."和雅"主要是指清真词的"中和典雅"的气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四一是含蓄蕴籍、怨而不怒的艺术美感;二是溶入叙事这一"第三要素",即采用对话因素及蒙太奇之类的手段来营造中和典雅气象;三是使事用典,句句有来历,增加了词的审美含量;此外还用音律谐美来完善清真雅质.  相似文献   
65.
衡山是李白从洞庭湖溯湘江"南穷苍梧"的必经之地,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性格看,从"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志向看,从感司马承祯知遇之恩看,他没有理由不游衡山。李白笔下对南岳衡山景色生动逼真的描写,非亲历其境不能道。《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前四句应是一首独立的咏衡山诗。一些关键词语在李白集中的出现状况显示,《游方广寺》诗是李白真作可能性极大。李白集中应还有衡山诗。  相似文献   
66.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67.
在朝鲜诗学发展史上,崔滋以朝鲜诗歌作为批评和研究对象,对诗歌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对诗歌的审美特征"味"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提出了重要命题"有味不如意尽";二、提出了"象外之气"说;三、注重诗歌"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8.
以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坛,表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与其前“元和诗变”的政治实用化原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既有在险恶的政治情势中消极避世并转而致力于纯艺术天地的外因,也有回归缘情文学传统的内在动力。在古近骄散的文体替兴过程中,诗律益趋整密,诗风尤显多样,并在客观上成为唐末诗歌复归齐梁的推导因素。  相似文献   
69.
汪元量作为宋末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堪称“诗史”的现实主义杰作。他的诗除了内容独特为世人瞩目外 ,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 ,汪元量的诗歌同文天祥等人的诗歌一起 ,代表了宋末文学的主流和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0.
作者反复地阅读学习了钱伯城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新编》之后 ,获益匪浅 ;同时也发现了译文不忠于原文、误判词性词义、漏译错译疑难词语等不足之处 ,现愿提出质疑 ,并与钱先生等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