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6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1672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7633篇
社会学   66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757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与政治一直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任何行政制度的设定都必须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协调发展;行政程序法定化系统工程的启动亦有其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同样要求有特定的行政程序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992.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政治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的选择。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动向,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动向往往是社会政治风云的晴雨表。本文在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主流、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措施,期望能在正确认识大学生和理性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胡瑞华 《唐都学刊》2000,16(4):27-29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并对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陕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在陕西传播的深入,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对陕西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愈以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政治认同的逻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认同的逻辑是指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在政治系统运行状态认同的底线或原则,即人们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与人的需求相吻合的,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不仅有物质利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或情感满足的需要。政治认同的逻辑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次序: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价值认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逻辑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5.
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总方向等方 面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 系,是邓小平总结党在长时期内领导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学习、坚持、运用、发展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996.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党的政治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载体,为建设优秀党内政治文化提供必要条件和保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新征程中,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和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复杂因素。因此,必须将发展党内政治文化融入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风险社会中的核威慑自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技术风险、信任风险、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对立的主客思维方式、失序的国际规范、内在的逻辑矛盾以及缺失的道德责任导致了核威慑风险的产生与升级,而其中的道德责任是根本性的影响因子。面对日趋严峻的核安全形势,各国应该培植政治智慧与道德理性,强化共生意识和本体性安全,构建平等、正义的核安全合作机制,积极打造安全共同体,让参与者共享安全与和平。拥核国应该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切实维护核不扩散体制,努力铲除核恐怖主义,稳步推进世界无核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8.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核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等要素。石油高校应将石油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石油精神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石油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将石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当前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挑战。为了将石油精神进一步有效融入到石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石油高校在立足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相统一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知;建构“行业”+“文化”的石油文化教学体系,增进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同;完善“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999.
胡丘陵的作品被称为“后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历史意识,其在历史的褶皱深处发掘人性的光辉,用全球化的视野和人性的光辉照亮读者的心灵;同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作品艺术性、政治性和抒情性的高度统一,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厚度和精神的广度,又在保持思想高度和作品纯度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寓含了散发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情怀、悲悯精神与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共同体的利益奉为最高价值,把自然归入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虽然对人与自然的共生作出了生动诠释,却脱离了人类实践,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人的生存发展诉求,将希望寄托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以期到达荒野的乌托邦。与此不同,“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将马克思实践自然观运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揭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确认人的主体责任,明晰“美的规律”。“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实践的向度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生态方法论;是以德法共治落实主体责任的生态治理论;是从美丽中国到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