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众在阿诺德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在阿诺德看来,他们是无政府主义的代名词和社会动荡与不安的根源所在;也是游离于文化概念边缘之外、远离光明的社会渣滓,既受不到文化的熏陶,又得不到美好与光明的眷顾;还是国家亟待教化的对象,需要将其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提升至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以适应文化的要求。阿诺德对于大众形象的界定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文化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曾庆仁的《虚度一生》用断片记录了苦难的瞬间,辩证法成就了精神的深刻,“作品的生活”甚是高贵,教给人们怎样在艺术中去亲身领略并出演生命本能剧烈涌动的一幕,其意在为处于我们这个思想浮肿、信仰真空年代的人们如何审视人生提供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83.
论新文化运动间平民文学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1):10-16
“平民文学”一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术语 ,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频繁 ,是白话运动及文学革命的产物。平民文学的真正得势是在清末民初 ,白话的繁荣为平民文学开辟了道路 ,近代报业的大发展和平民教育运动促进了平民文学的发展 ,精英文人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对贵族文化的敌视使五四时期平民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潮。受当时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影响 ,出现了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混为一体的现象。平民文学思潮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汉诗的功能与形态 ,催生了白话诗和新诗革命 ,还极大地影响了以后中国的文学 ,使 2 0世纪的大众文学运动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84.
先秦秦汉时期,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上天和所谓代表上天的君主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而对民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视.他们或者认为既要尊天,又要保民;或者认为天事和人事互不干预;或者认为君主的地位是有民众决定的;或者认为天意就是民意,以此约束君主的行为.这些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宋一帆 《社会》2023,43(1):27-54
斯宾诺莎是启蒙传统中的一个“异类”,其政治社会理论不再将政治社会视作“国中之国”,而将人类情动(affect)视作一种真实的社会力量,并且将这些个体间的力量博弈奠立为国家的根基。由此,因特定社会状态而起的抵抗性情动“义愤”就以一种极富张力的方式被引入社会起源的讨论中。与对抗性的政治行动不同,斯宾诺莎强调这种情动所呈现的时空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因义愤而敞开的情动模仿及想象性认同可贡献于社会化过程;在时间维度上,短时效的义愤能够被有效调控与挫败,使其作为集体伤害的记忆融入建制之中,提供社会变革的历史性动力。好的共同体必须将由“恐惧”支配的团结模式转变为由“希望”引导的团结模式。  相似文献   
86.
通过查阅1996~2005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对大众体育比较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而对我国和国外大众体育现状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不同的原因,并指出我国大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意见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7.
论析《老子》对军事的战略主张 ,谨慎用兵、胜利原则以及将帅与士兵的素质要求和临战心态。强调守土有责 ,侵人无权 ,特别论述了战争的危害性 ,有反战倾向。还对“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作了与古人不同的解释 ,展现了《老子》论兵的特色与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