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胡风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活动中孕育着新的超前的观念 :这就是主体性实践论的文学观。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它的实践依据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 ;它是对五四传统、鲁迅精神的继承发扬 ,是对文艺界的“左”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反拨。胡风的文学观以前虽被视作“异端” ,却至今仍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2.
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新教育是启发的、主动的、实用的、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而非灌输的、被动的、形式的、与社会相脱节的.他的新教育思想涉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并且他无时无处不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最后,对陈独秀的新教育思想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73.
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坤 《求是学刊》2003,30(6):47-53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求解。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体现的是"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依附论"、"征服论"、"协同论"三个阶段。以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需要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建立新的语境,解构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传统"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7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进行的教育.由于传统教科书理论形态的局限,使我们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面临一系列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诸如实践性、实践第一、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和辩证逻辑思维等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形态,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仅体现在丰富的理论内涵上,更离不开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今天,应注重把握邓小平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哲学思维方式。笔者认为,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条件性、整体性、实践性和超前性四个方面。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及现代思维科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76.
高职课程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操作能力上 ,而且表现在以操作能力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综合上 ,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它使学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 ,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具有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7.
“风骚”并称萌芽于西汉,定型于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78.
高校的教材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优劣。目前应用文写作教材存在着体例陈旧、内容繁杂、特色不突出、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在科学性、针对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尽管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然取得不俗成绩,但亦始终存在自身学科定位模糊、吸引力不足的现象。对此,可从增加《纲要》的吸引力着手,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0.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