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5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至今无明显进展。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受传统影响深刻,文化传统的某些成分妨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中国缺少一种用技术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文化传统。其次,中国有浓厚的官本位传统,这一传统强化和维护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有着很强的惯性,传统的改造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进程。  相似文献   
82.
从当前家用轿车购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传统研究家用轿车决策行为的不足,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构建了家用轿车购买决策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可以为消费者制定家用轿车购买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使其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83.
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应用型新闻人才的成功模式为例,分析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与时俱进、合乎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需要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84.
民族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其活动特点是情感化、生活化、平等性、自主性、针对性、开放性,文章探索“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方法。“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提出,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要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革新传统的德育内容,调适合理的德育目标,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采取灵活的德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86.
大学文化视野中的大学内涵发展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发展离不开大学文化,需要大学文化来凝聚人心,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先进教育理念和制度保障。大学内涵的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精细、特色和创新的发展。从高校自身的角度看,实现内涵发展具体体现在"质量、水平、人才、文化、经营"这五个方面。在大学文化视野中,大学内涵发展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人为本、特色理念、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创新 ,是时代的精神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精神的培育 ,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认真总结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过程 ,探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 ,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8.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必然通过教育创新。深化民族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 ,是培养民族、社会发展所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9.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90.
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行社的行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盲目到逐步规范化的过度阶段,行政性的直接管理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转轨经济的实施,行政性管理已不适应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实施市场化导向的旅行社行业管理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