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扎西这娃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由于西藏和拉美之间某些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扎西达娃能自如地领会和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孤独与探索的主题.本文结合扎西达娃的具体创作分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2.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53.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4,20(4):73-78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看 ,张新泉的诗歌集中地体现了滋养他的巴蜀文化的精神特质 ,即在坚守边缘化的写作立场上创造出充满巴蜀传统感伤和温情的“新现实主义”诗篇 ,从而形成了文火般美丽而刚强的艺术风格和幽默隽永与新颖别致的诗风。这些特征一方面凸现出巴蜀文化“重实际 ,黜玄想”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又与川人面对矛盾的一贯策略相对应。  相似文献   
54.
贾平凹长篇新著《带灯》聚焦于“乡村病”的书写.一是基于小说结构的“出走——外来”模式,阐释其视角陌生化与间距化的审美效果;二是通过带灯书信体的心灵独白,离析出农村基层问题的驳杂性与其性格组合的矛盾性;三是经由带灯“夜游症”意象分析,解构理想者的精神苦役与政治话语的游离;四是坐实在文本的叙事策略上,剥离出叙事交流的断裂性与实效性,内中探究作者叙事声音的罅隙性在场.  相似文献   
55.
《第七个十字架》是安娜&#183;西格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流亡过程的戏剧性描述,反映出纳粹独裁统治下德国社会的现状及弱势群体从惶恐到觉醒的心路历程.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安娜&#183;西格斯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被烙上现实主义印记,但她又不完全囿于现实主义的束缚,在小说中力求呈现的并不是僵硬的历史记忆,而是带有主观神秘色彩的社会现实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6.
骆宾基建国后的小说,在创作方法上仍选择了现实主义,而在文化观念上则选择了政治倾向性。这一文学艺术观的确定,经历了空虚、疑虑、困惑、寻求等痛苦的情感纠葛和理性思考。骆宾基在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之后。又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许多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学作品。他建国后的创作成就虽难以与建国前相比,但却能看出一个跨时代作家坚韧顽强的创作精神和对党和民族忠实自觉的使命感。政治阐释成为骆宾基建国后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世界文学格局中 ,探寻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台湾现实主义文学与香港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深入论述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的历史和现实动因及其对新世纪文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8.
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其实是作家在理解与处理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系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和遵循的原则;而我国近代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正是建立起了现代作家认识世界与表现世界的基本立场与观察视角,蕴育与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
僧肇通过论证现象与本体、"有"与"无"、名与实的关系,构建了"不真,故空"的本体论,形上思维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推动了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也为后世佛学进一步证"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0.
仡佬族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申尚贤用生动丰富的民间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富有黔北特色的生活画面,以其独特的艺术呈现,积极地促进了仡佬族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为研究民国时期贵州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