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4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论行政决策     
金东日 《东方论坛》2007,(2):95-104
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行政决策决定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行政决策以问题为起点,以合理性为主线。影响行政决策议题设定的因素有五个方面的十八条,这说明行政决策的复杂性。为应对这种复杂性,应该借用由组织理论提供的权变方法。权变方法运用于政策制定,就是要弄清政策问题的因果关系,包括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简化出“模型”作为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合理性是贯穿于行政决策主线的基本问题,也是完善行政决策的根本途径。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实现行政决策合理性方面的具体途径主要有重程序、广开言路、强化社会中介组织、权力体制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2.
在商品形成的价值中,既可以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稀缺的自然"产"品"生成"的价值。价值实现劳动创造价值,但价值分配劳动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核心思想.儒、释、道诸家都对其作过论述与阐发.而儒家中和观在"中和"思想中是最原创、最有主导性、最具根本性的.对儒家的中和观,人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和"作为一个理论性极强的哲学概念,既有认知的成分,又渗透了道德价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4.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主体的新发展观。“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夸大人的主体地位,“非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则取消人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取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正确认识与处理目的与手段、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利用数据访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默认实现留言板程序的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留言板在数据存储方式和存取速度等方面的缺点 .  相似文献   
106.
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阐述了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新思路,指出了传统企业进行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应注意的问题,为企业实现信息化作参考,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7.
证人出庭作证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它体现了程序公正和以程序推进法治的理念和要求,它较好地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还有利于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提高刑罚预防犯罪的功能,提高法律的权威,树立法院的良好形象。立法的缺陷、司法失范、证人的消极心理等是实现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价值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8.
环境权是人类一项应有的权利,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公民环境权的发展、公民环境权的内容、公民环境权的实现等进行论述并对中国目前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主要有"自发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三种形成方式,国内外的众多实践也证明了这些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宁波的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初期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后发优势,重点采用"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化实现路径,瞄准重点领域,聚焦重点区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并加强重点企业引入、外包人才储备、相应政策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工作,从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逐步走"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具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在质的规定性上,它包含理论"化大众"和"大众化"理论相互关联的两层含义;在量的规定性上,它是指理论在大众中的"普及化"以及大众对理论由外而内的"内化"和由内至外的"外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它对抵御西方意识渗透和排除错误思潮干扰、重塑国民理想信仰和道德精神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化、具象化和普及化推进其为大众认知理解;其次要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公信力和合法性推进其为大众认同内化;再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化、政策化和规范化推进其为大众实践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