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820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4066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72.
当前我国社会信仰危机及重建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大转型,我国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具体表现为价值迷惘、道德失范、理想幻灭以及封建迷信卷土重来和各类宗教、半宗教的乘虚而入。针对社会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信仰的重建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同时,兼容其他有益的社会信仰,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3.
在大众媒介的强势渗透下,文学场的自主性原则遭到沉重打击,文学场的裂变难以避免,重建媒介时代的文学场,应该将文学场视为一个以媒介为中心的开放场域。媒介时代的文学研究需要突破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封闭的文学理论开放,加强对大众媒介语境下文学经验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利用媒介,利用文学,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质量,这正是重建媒介时代文学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力求找出困扰各高等院校德育的关键所在。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本文重点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中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及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具体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5.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问题历来成为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 ,过去对感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觉的含义、感觉的性质、感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 ,而对感觉的形成机制问题关注甚少 ,或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是对这一问题作些一般性的描述 ,而缺少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实际上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感觉的产生、形成 ,既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结果 ,也是主体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社会机制共同作用 ,能动地感知客体的结果。全面、深入地认识感觉的形成机制 ,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感觉理论 ,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图表作文是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作文部分的命题特点。了解图表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步骤 ,学会看图 ,分析 ,归纳和描述的技巧 ,把图表中明示的和隐含的信息巧妙地概括在短文中 ,对提高写作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7.
对1927年顷茅盾的思想与创作的历史评价,历来存在两点分歧:一是怎么理解茅盾所说的我“有点幻灭”,但“并没动摇”;二是对他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原因和应作何评价。两者都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现实、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史实大背景上作宏观考察。一是茅盾“幻灭”的,是他参与建党时就形成的“革命速胜论”,即认为中国革命是一步到位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二是茅盾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客观方面不在主观方面,因为他公开反对一度控制中共中央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在具此“左”倾思想的党内负责同志看来,不能认为是“表现得好”而予以恢复党的组织关系。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茅盾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反对错误路线的难能可贵的政治品格与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78.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政治主张。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80.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一全局性错误之所以会发生,并且延续十年之久,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思想上陷入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泥淖之中难以自拔,而全党又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毛泽东的错误思想所致.这期间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虽然也有一些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但都不能上升到指导思想高度去认识.事实上,整个十年文革期间也不存在一个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相对立的所谓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两个发展趋向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