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高校临聘人员的稳定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随着我国高校对临聘人员管理的全面加强,如何调动临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对高校的忠诚度,降低临聘人员的流失等问题,成为当前高校队伍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与高校临聘人员管理的契合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构建高校临聘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2.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服务职业化,探讨支持员工行为职业化训练的问题。首先界定了职业化的内涵,指出职业化在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工作的品质、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其次,把人力资源中薪酬激励与管理相结合,提出如何从企业文化建设、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方面,进行人员职业化管理,实现员工行为职业化训练,给企业带来价值。  相似文献   
2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重庆市国有企业高学历员工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性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高学历员工满意度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24.
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给弱势群体以特殊的援助,让他们有精力有能力自我发展。同时,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不仅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且使他们失去的职工集体福利也有可能通过新的途径和新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25.
论企业外派员工的流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F公司外派员工流失案例的分析,探究外派员工流失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全面考察忠诚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后期保障制度等措施以减少外派员工的流失。  相似文献   
26.
文章主要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当前我国技术工人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的形势,并揭示了造成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最后以改善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为目的,提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技术工人充分就业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7.
针对新生代员工,构建内职业成熟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关系模型,运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方法,对内职业成熟度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内职业成熟度与离职倾向关系中两个重要调节变量:自我职涯管理和职业承诺。结果表明:内职业成熟度四个维度对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新生代员工职业承诺程度的提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职业价值和职业目标、职业自主和职业自信就有越高的要求,更有可能因为自身内职业成熟度得不到提升而有更高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8.
运用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对知识型企业高级人才的动态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员工招聘及离职人数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人才流动的不确定性及员工胜任岗位的时滞性,建立了在动态环境中人才队伍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控制模型。在鲁棒稳定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保性能控制方法。通过对一家IT企业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所给模型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我国以《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个别劳动法具有特别私法的本质属性,它主要将劳动关系当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个体利益冲突来处理,进而以劳动者个体向用人单位主张权益以及权益遭受侵害后寻求司法救济的机制来运行。个别劳动法并不能强制用人单位履行劳动法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设定的义务,劳动者个体大多选择放弃维权导致法律保护不能直接辐射到劳动者集体(特别是无法给予劳动者积极、有效的预防性保护),鼓励劳动者个体积极实施"私人执法",特别是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带有很强的悖论色彩。故此,倚重集体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未来我国劳动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0.
社会支持各因素对不同组织变革应激存在影响。利用自编组织变革压力问卷和工作社会支持问卷对新生代员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社会支持与特定组织变革压力存在显著相关;路线模型探索显示社会支持各因素对特定组织变革压力具有显著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