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夜郎文化,是一段沉甸甸埋藏在贵州历史深处的一个谜团,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将种种说法窜掇起来,对夜郎文化作了一次梳理,进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2.
元谋人与东方人类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40多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化石并非孤立的偶然现象,它与元谋出土的大量远古生物化石、古人类文化遗存,与元谋以外其他地区的考古材料一道,证明了元谋人在东方人类起源的链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以元谋为核心的云贵高原及附近地区,继续推进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仍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33.
伊尹是商代元老重臣,其过人的才干,喻示着其身份并非陪嫁奴隶,其出身的隐秘性,说明其可能来自外族。各地伊尹祠墓和伊尹耕莘等诸多遗迹,并不能以后世附会所能简单解释,而是族众分蘖繁衍的结果,都有着历史的根据。各地在伊尹文化的开发建设中,应当克服无序争抢心态,把握好“度”、“位”关系,如河南的伊尹故里,山东曹县的伊尹墓,山东莘县的伊尹躬耕处,积极鼓励就伊尹传说联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伊尹文化品牌,才能有效提升地方文化实力,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34.
目前,我国可用于科研与医疗的尸体资源十分匮乏,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遗体捐献法律制度.文章从遗体的性质、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制和侵害遗体的民事责任三方面对遗体捐献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5.
"模式化"是发迹变泰故事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贫贱-困顿-机遇-富贵"四部曲的情节总体结构,二是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预兆"、"磨难"等功能性情节.这些模式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文化和心理背景,它们既是原始时期的文化遗留物,也是经人类审美和接受心理反复检验淘汰之后的文学形式.在这些"陈腐"的模式中,蕴涵着也许永远不会过时的文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相似文献   
36.
"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词汇化)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元、明、清以后完全取代"宁"的地位."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主要受汉语双音化类推的影响,同时受句法位置和语义侧重的影响,在语法化过程中,"可、愿、肯"的语义受到很大磨损,但它们的语义仍有一定残留,这是造成"宁可、宁愿、宁肯"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楚纹饰的表现对象、发生机制、深层内蕴进行了探讨。就表现内容而言 ,楚纹饰有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 ,其中又以龙纹、凤纹、鹿纹、圆涡纹、神灵鬼怪图案最富特色 ;从发生机制上而言 ,它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与巫官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 ,它又是楚人对自身艺术经验的总结 ,对前人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创变的结果 ;从深层内蕴而言 ,楚纹饰“艺术———巫术一体化”现象是楚人生命意识的符码化形态 ,它复现了楚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追求和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38.
在总结嵊泗军事遗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原有军事遗迹的恢复整理、资源整合和改造利用,修建相应的馆、所、教育基地,从而保护军事遗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9.
屈原生长于楚国历史上的宣威盛世 ,此时夔地并于楚国版土已近 3 0 0年。据《离骚》 ,屈原生于夏历寅年寅月寅日 ,这个吉日的文化背景更接近巴风盛于楚俗的夔地 ,与郢都崇凤崇龙的风俗不合。历代诗文中江陵的屈原遗址遗迹远不及秭归。屈原的出生地是湖北秭归而不是湖北江陵  相似文献   
40.
甘肃酒泉西河滩遗址史前大型聚落遗存的发现,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对于河西走廊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进而全面认识我国西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类型与分布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也是西北地区聚落考古研究一个难得的典型案例。根据其文化内涵特性,提出“西河滩遗存”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