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0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复仇”这一情节模式出发,分析了武侠小说中的主导性因素,是如何被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所承继,又采用了哪些改造和利用,使之服务于政治,成为革命意识形态的艺术言说方式的,从而揭示出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与曾在新中国被根绝的武侠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2.
成长叙事是上世纪20年代革命小说的一种叙事类型。该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它的结构形式,并认为8个行动元、19个功能形成了这类小说的叙事形式和语义内容,还分析了它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03.
1949年后在妇女就业知识上存在着三种主流话语。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革命话语”来叙述,实现了对妇女参加公共领域劳动的动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妇女就业知识是以“素质话语”被叙述的,其在力图将妇女推回家庭领域的过程中压低了女性劳动力的价格;三是市场化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男性强势话语”被表述,显示了市场经济与父权制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有关妇女就业知识的女性主体性也在形成,它显示出女性自主意识及其对人权话语的使用。

关键词: 革命话语素质话语男性强势话语

There have been three types of mainstream discourse relating to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women's employ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first was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that dominated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During this period, knowledge about women's employment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nd women were mobilized to take up positions in virtually all areas of social life. The second occurred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to a market economy. During this process, knowledge of women's employment was constructed by a so‐called “quality discourse,” which depressed women's wages in the course of driving them back into the home. The third important mode of discourse took place in the era of marketization, and saw knowledge about women's employment constructed by male‐centered hegemonic discourse in an organic union betwee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atriarchal system. Meanwhile, female subjectivity in regard to knowledge about women's employment is taking shape. At the same time, women's sense of autonomy in relation to understanding of employment has started to grow and exhibits self‐awareness and use of the discourse of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是一部由美术革命至革命美术的发展史,文章以具有典型的革命性版画为契机,历史地、客观地拆解了美术革命的兴起,革命美术的形成及当代革命的可持续性之必然与必要.  相似文献   
105.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106.
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赵树理的文摊理想在表层上刚好暗合解放区革命话语,但在深层意义上,他的问题小说与解放区的"歌德"文学又是断裂的.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可以深入清楚地看到两者在表层艺术形式上暗合、在深层精神上分裂的本质关系.这样能够对长期以来把赵树理看作解放区文学代表的观点作出如实的纠偏.  相似文献   
107.
张器友 《唐都学刊》2007,23(1):102-109
在贺敬之近七十年的创作道路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大体表现出结合状态,就整体而言,更多地倾向于革命浪漫主义。他立足民族的土壤,置身于世界范围内的“底层潮流”,在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思想和感情相融合前提下的主体性张扬;以“大我”主导审美倾向,努力创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人的抒情形象;熔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炉,并且倾向于未来的思情取向,等等,都表明他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杰出的革命浪漫主义歌者。  相似文献   
108.
吴进 《东方论坛》2007,3(4):52-56
何其芳文体转型的意义在于其彻底性.仅仅数年的工夫,他就从一个低吟着梦幻曲的"小资"诗人转变成一个党的坚定文艺战士,从而完成了二十世纪汉语文体的两个主要类型--五四文体与革命文体--间的转变.何其芳的文体转型从技术上来说主要体现于词汇和语法修辞两个方面:前者显示了激情和"大我"的革命词汇如何取代了幽冷的拟古词汇和超脱的五四词汇,后者则表现出作者如何用切当的话语方式体现他变型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9.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在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应重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阐述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旅游深度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0.
辛亥革命前后诗坛形成革命诗潮,南社诗人的成就,是其重要标志。革命诗潮是诗界革命的新阶段,沿续了"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三长具备的诗界革命纲领。在冲决旧诗境域、开拓新诗意境方面,表现出更不受传统诗教规范拘缚的精神,近代民主意识、民族精神、反清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在语言和格调上也有所变革发展。但国粹主义文化观阻碍了诗体变革的突破。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构成中国诗歌近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也形成了至今仍影响面很广的第三种诗歌类型"旧体新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