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06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冯雪峰是最有代表性的现象与线索,革命现实主义理论是其理论批评的核心内容,生活、真实、主观力等命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冯雪峰的理论批评虽有对文艺特性的尊重,但却又呈现出"左"的偏向.  相似文献   
52.
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是两湖地区在同一年内相继成立的两个比较正规的革命团体,因而具有可比性。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同异之点,对于正确认识、评价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革命团体均具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团体密切合作,彼此协同动作,并且已将两湖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他们均已成为孙中山在国内较早的朋友和同志,因而具有许多相同之点。但是,两个革命团体设立的组织机构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会内外联络的方式不同,两个革命团体的归宿也不同。  相似文献   
5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根本路线在各革命根据地的诉讼理论与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有效地贯彻,分析其利弊得失对于当今诉讼立法和司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仍具启迪。  相似文献   
54.
吴地剑舞考     
作为吴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剑舞具有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论述了吴文化背景推动下吴地剑舞的产生过程及其与吴文化的历史关联,阐述了剑舞在平稳发展期、鼎盛时期、多元融合期以及当代发展时期的不同状态,详细论述了剑舞在唐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总结了剑舞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5.
禾楼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禾楼舞起源于粤西南江流域,是远古农耕文化的重要遗迹。这种民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夹杂了多民族的风格与特点,其中作为壮族先祖的乌浒人对禾楼舞的产生和发展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考究禾楼舞中的壮族元素,将从创造禾楼舞的民族及其历史来源、壮族稻作文化元素和壮族服饰文化元素出发,探究禾楼舞在时代演化过程当中蕴含着壮族文化的流变。这不仅可以促进禾楼舞的发扬和传承,还可以透过禾楼舞挖掘出更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由于亲历梦魇,遭遇过心灵浩劫,海归知识分子陈若曦写“文革”中的历史悖谬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深入骨髓.台湾、美国、大陆两岸三地行走的背景,使她的伤痕小说在选材和表达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角,展示出鲜明的陈氏风格.陈若曦怀着乌托邦的追寻与幻灭,选择起义投诚者、归国留学生、革命狂热者、台湾返陆者等角色,在荒诞中揭示时代真相,以让人颤栗的反讽手法和理性节制的叙事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的悖论:“信徒”被“神”抛弃的悲剧.  相似文献   
57.
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革命。历史地看,革命观念本身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化历程。首先是西方现代式革命观的传入,并与中国传统的革命观产生碰撞交融。随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也开始输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由于中国国情及时代需求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由此生发出一些中国式的特色。回溯历史是为了前瞻未来。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革命观念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开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58.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公莫舞》古辞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莫舞》是迄今仅存的两篇诗、乐、舞并录的汉代作品之一 ,东晋后已不可通读。十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公莫舞》的研究一直未断。 2 0世纪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作品来源、难解原因等外围问题进行 ;2 0世纪方开始对原文文本进行解读 ,现已初步揭示了其本辞真貌。笔者认为 ,未来的研究需要从西汉社会大背景、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结合、跨学科横向联合、改进学风诸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0.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总结海外革命党党报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政党为体,党报为用”为核心,对党报的根本性质、功能作用、经营管理、宣传策略等均作 出细致深入的论述,初步建构其党报思想。但揆诸实际,孙中山当时领导下的革命党,政党之“体”尚未健全,党报之“用”自然也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