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法院民事诉讼行为的无效问题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研究的传统重点之一。法院民事诉讼行为的无效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法定无效与实质无效,私益性无效与公益性无效,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法院民事诉讼行为的无效可通过两种程序机制予以确认,一是依当事人申请确认无效,二是法院依职权确认无效。研究法院民事诉讼行为无效的类型和确认机制,有助于实践中法院民事诉讼行为的规范化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2.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culturally deviant acts and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s of elementary-school children attending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Japan.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 judged a Japanese harsher than a foreigner, irrespective of the children’s ag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younger children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their own experience abroad and mother’s activities, which encouraged the formation of less stereotypical images of foreigners.  相似文献   
83.
对于一般侵权行为,惯常的思维是从各个要件分别下手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各个要件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并和相加的简单方式,并不能得出对一般侵权行为实质的判断,因为仅仅从形式上分析侵权行为的构成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辩证统一。基于对传统的一般侵权行为构成的否定思考,从一个具体的案件出发,从宏观和微观对侵权行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实质要件而非仅为形式要件;对于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认识不能与侵权行为的可归责性相背离。  相似文献   
84.
重构民事行为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行为概念作为近代民法理论最为显赫的成就,对我国的立法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法理学和民法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共同使用这一概念,造成民法中关于法律行为的制度体系和分类标准相互冲突,给法学学习和立法实践带来极大不便.本文以民事行为作为统帅全部涉民法行为的总概念,尝试对民法中的行为体系进行重构,以期能澄清被普遍误解的关于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事实行为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5.
理论上 ,行政行为公定力界限存在“有限公定力说”和“完全公定力说”之争。作者就此问题以新的视角探讨公定力的界限 ,认为应承认行政活动领域的公定力存在 ,否定行政诉讼期间公定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86.
论“请求”言语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言语行为 ,不仅有利于了解语言的功能和本质 ,而且有利于研究语言思维。本文分析和讨论“请求”言语行为 ,试图较全面地说明“请求”言语行为的规则、类型和社会分布  相似文献   
87.
在奥卡姆的认知理论中,对个体事物的直接经验把握如何与概念性的思想相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就直觉是心灵的真实性质而言,它也是一种心灵表征;同时,由于直觉可以作为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并且可以在此心灵命题中指代某物,因此,对奥卡姆而言,这一表征就是一种指号。根据奥卡姆关于意谓的一般理论,范畴指号被认为首先意谓它们所真实关联之物,除了这种首要意谓,“暗含”词项同时具有次意谓,因为它们间接指称某些事物。直觉行为要么作为一个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单独发生,要么附属于一个概念而形成复合心灵表达式,这个复合心灵表达式同样能够作为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在这两种情况下,直觉行为都是通过纯粹的非概念方式来指派其单称指称物。奥卡姆这种特殊的基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这些直觉认知被看作是指号,并且可以在心灵命题中发生。  相似文献   
88.
《围城》对话的语用模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围城》对话中语用模糊现象的探讨,提出语用模糊认说话人与听话人不同角度分类以及语用模糊在文本中的三种显现方式。  相似文献   
89.
行政指导概念界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指导作为(或将作为)现代政府的施政中心,自然应被定位为现代行政法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形成尽可能科学、准确的行政指导概念,又无疑是探讨行政指导的第一步。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指导概念的界定,尚未臻于统一,而对行政指导作科学界定,是纠正“行政指导与法治相悖”之曲解、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职能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列举了日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学界对行政指导的17种概念之后,并以行政指导主体、目的、法律依据、抽象与具体、单方性、非强制性、诱导利益、权力性等八个行政指导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作为批评指标,对目前已有的行政法学上的行政指导概念予以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政指导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90.
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对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规章制度,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而受到处罚后易导致对举报者的打击报复。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着眼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探究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表现方式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实证的方法,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的程序完善、赋予并有效保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异议权和明确与强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对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