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1819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张荫棠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国在西藏主权.张荫棠的经济民族主义突出表现在"商战"方面.尤其是在西藏地方茶叶市场与英属印度的争夺上;提出西藏地方经济自给论.张荫棠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加强藏汉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重视教育,主张改良西藏地方风俗.张荫棠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应该给以"了解之同情",不能简单指责为大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992.
民国时期天主教机关报《圣教杂志》上刊载的《真道剧谈》是一出颇具代表性的利用本土戏曲手段实现教会价值判断的剧作,它对研究中国近代教会戏曲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论朝鲜官员金允植的天津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2年,朝鲜官员金允植受命出任领选使,率领一支包括三十八名朝鲜学徒和工匠在内的大规模使团来到中国天津,在天津机器制造局展开为期一年的军工制造技术学习活动。在津期间,他作为朝鲜的联络官员,与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就朝美缔约及朝鲜开港问题多次进行密谈,还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其所著《领选日记》、《阴晴史》、《天津谈草》等文献,为这段历史留下了详尽的记载。本文在重新回顾和检讨这段历史的同时,还将侧重以从周边看中国的视角,关注和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晚清政府对东亚局势的判断及应对,二是朝鲜使者眼中的清朝机器制造业发展实态。  相似文献   
994.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就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重农思想。在重农的目的上,儒家主张裕民兴教,法家推崇农战强国;在重农手段上,儒家主张采用引导劝教的方法,法家推崇法术权利的运用;在对士农关系的认识上,儒家主张士不用稼,法家则推崇粟爵粟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两家思想各有差异,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急需借助法律援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法律援助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能起重要作用.基于此,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创新理念,坚持法律援助“服务至上”和“群众利益至上”,完善“两个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五化”、“四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96.
民国时期先买习惯已经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的民间社会,对于这样一种产生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下的习惯,民国时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997.
魏国在战国初期一跃成为强国,并称霸中原,缘于多方面原因。其中,改革、变法,实现经济发展;礼贤下士,知人善用;重视三晋联盟及周边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改变不利的地理位置,为其称霸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当时秦国还比较落后,尚不强大,这也使魏国最终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对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内容创新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党风建设的内容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党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和深入的实践,已经为形成新的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培育党的新作风应坚持的三项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创新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亲民作风、勤政作风、民主作风,并阐述了形成新时期党风建设内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培养新型农民、扩大农民消费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在扩大农民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农民消费安全,培养新型农民消费安全意识,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也是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的有力举措。根据新型农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对农民消费安全形成的原因、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对农民消费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中国2 574个县(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刻画我国县域金融排斥的空间分布特征,量化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排斥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即不仅对本县(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还对其他县(市)有显著的负溢出效应;东部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分布以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低—高集聚为主,其中,中部地区形成了以高金融排斥集聚区包围多经济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大片高金融排斥集聚区包围单经济中心的空间格局;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干预限制了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使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长期陷入金融排斥的不利境地。研究不仅为普惠金融战略的精准实施提供了大样本的直观证据,还以典型地区为样本,深入分析了金融排斥的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应对措施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