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秦汉变革之际,叔孙通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审时度势,应变自如;持守儒家学说,又不囿于门户之见。他几经周折,终于取得汉初统治者信任。汉初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儒学至汉武帝时得以成为显学,叔孙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2.
《红楼梦》作者以贾宝玉这一艺术形象实践着警幻仙姑的嘱咐:"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以此警醒世人,从而起到补天的作用。《红楼梦》坚持"以情悟道",以情传道,是有志于道而又不得其位即"有命无运"的明清知识分子用小说批评朝政,教化民众而创作出的最为艳丽的文学奇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走过了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自己的迥异于西方的独特的伦理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尚礼"精神追求。道与非道、义与非义、礼与非礼,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矛盾冲突的主线。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王道社会,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主张,也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模式。对这一理想的追求,是几千年中国知识阶层乃至广大民众一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孔夫子在面对周王朝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同样,《红楼梦》作者面对满清的黑暗与腐败,提出了"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为社会改革的出路。这就是中华文化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雁塔题名"的历史缘由及其特殊含义,讨论了雁塔进士题名的起始时间、雁塔进士题名石刻、"雁塔题名"帖的著录和今存"雁塔题名"残帖。分析认为,雁塔进士题名应当起源于张莒,"雁塔题名"石刻和"雁塔题名"主要是唐代的游观题名,进士题名是极少的。  相似文献   
74.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志玖教授(1915-2002),回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对元代回族史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成果卓著,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他为人正直坚毅,一生求知好学,诲人不倦,奖掖后进;对母族赤诚敬重,鼎力支持回族期刊,推动回族史学科建设,尽到了一个回族学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75.
皇太极时期是清朝政权由武治向文治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汉族文人对皇太极的施政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皇太极对于汉族文人的重视并不是从即位之初就开始的,而是存在着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天聪三年文馆的改制,天聪五年俘获张春,这两件事彻底地改变了皇太极对汉族文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6.
康德认为,在自由和自治的大学里,真正的大学教师是学者,他能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有权要求检审社会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为了促进理智的进步,学者以培养出能自己独立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时时和人一致地思考的人为己任。为此,学者需要教人公开地运用自己的先天禀赋,需要在后天中把人塑造成生活中的自由行动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康德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康德按照中等接受能力和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同时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可见,康德的大学教学理念由创造理性规定,这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洪堡改革。  相似文献   
77.
书法家的水平高低与其传统文化底蕴、书法技法的深入程度、做事为人之胸襟密不可分。凡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书家,至少都在学问的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20世纪巴蜀学者书家在深厚的学问修养之外,书法成就各有优长。其代表人物如赵熙、谢无量、乔大壮、郭沫若、刘咸炘、向楚、徐无闻等都足以为书法学习与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8.
入关前,清(后金)共举行了三次科举考试,取中33人,其中汉军19名。依据16名的仕宦资料,可知清入关前的科举考试主要是针对在职的汉军文人而举办的。以清入关为分水岭,之前多供职于清(后金)的中央政府,之后则主要任职于地方,为清朝统一全国、巩固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
中国文人的魏晋传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王仲生 《唐都学刊》2012,28(3):23-29
朱先生是"白鹿精神"的人间体现者,一个"大儒"形象,他并不是没有缺陷与不足的。他是清末士大夫和文化传统的代表性人物,与现代知识分子格格不入。他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对田小娥的不能容忍,揭示了他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