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报名资格随意规定,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不科学,考试录用环节不合理,考试监督体系不完善等蔽端。这些问题亟待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经验,在现实中给予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时期特殊的政治格局使宋王朝在发展与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贸易时,将政治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特点是:双方采取严格控制的官营贸易形式;贸易的开展受双方政治关系制约;敌对双方都将对方急需的军用、重要物资列为贸易违禁物品。同时,因地域分工是中国古代民族贸易兴起和长期存在的基本前提与基础,即使在战时,南北两地互补余缺的物资交流也从未停息过。  相似文献   
13.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基于早年受贪官污吏欺压的切身体会和元末官场腐败的历史教训,制定了包括清廉教育、法令制度、监察监督以及严厉惩处等一系列的倡廉惩腐措施.明初清廉教育具有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对象具体以及教育程序形成制度等特点.尽管采取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明朝的封建统治,且这些措施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但其内容和方法对我们当前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当前在后备干部队伍的超前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强化教育制度建设的强制性等方面,都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鉴戒.  相似文献   
14.
不缠足运动发展到清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士绅阶层利用话语权势,在宣传不缠足运动中不断完善不缠足的理论,以促进妇女的解放;官方也改变了以往的旁观态度,转而支持不缠足运动,对缠足历经由劝到劝、禁并重,再到以禁罚为主,有利地配合了民间的不缠足运动,官绅对缠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不缠足运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吴昕孺是一位实力派诗人,也是“好诗主义”的提倡者、践行者之一。他的长诗《原野》堪称长篇巨制,既走出了新乡土诗派的阴影,又避免了掉入当前粗陋化写作的陷阱,且能别开生面,以现代性突进作为书写技法和叙述方向。吴昕孺以自己独立、清醒的价值观和文学观,以自己的探索和坚守,形成了一种颇具个性化的“书生写作”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9世纪后半叶乃至整个10世纪的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网络系统中,灵州道占有一席之地。宋初,大食、回鹘、于阗以及归义军等民族政权多通过灵州道与北宋王朝进行经贸、文化往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段内灵州道的畅通情况及其道路性质进行探讨,在原有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GIS技术,尽可能实现对灵州道古地名数据的精确地理定位,最后使用ARCGIS技术,绘制灵州道的道路走向地图,为北宋灵州道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综合研究提供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玉璞 《齐鲁学刊》2012,(4):119-123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付元琼 《学术探索》2012,(2):128-131
由于地区和时代风俗的不同,人们对乌鸦的喜恶或有差异。但乌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复杂的意象之一,却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此意象不仅涵义丰富,而且在辞赋中又和其在诗词中有显著的区别。唐前,辞赋中的乌鸟是作者借以表达"出"、"处"生存观念的寄托,乌意象亦随辞赋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处"儒道两家,其中《神乌傅》正反映了作者在"出"、"处"间的徘徊和抉择。有唐一代,乌意象的灵异祥瑞成为辞赋书写的重要内容。宋以降,辞赋中的乌鸟渐渐摆脱了其作为祥瑞之兆的使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儒家道德品性。此时的乌意象集忠、孝、仁等儒家大加称扬的道德于一身,堪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而明代《孝乌赋》,凸显乌鸟意象的"孝"德,是彰扬乌意象孝行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19.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千人、司马及其它属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在对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认真考察梳理的基础上,以种类的不同加以分门别类地论述之后,发现这些实物资料极大地补充和拓展了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军事职官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陈丛兰 《唐都学刊》2012,28(4):23-27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他律、儒学政治哲学与法家政治理念的统一,完善了中国传统政治外儒内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