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方干被称为一位“不识朝、不识市”的高隐,其实并非如此。他早年及中老年时曾在睦州故乡和镜湖过着隐居生活,但身在江湖却心存魏阙。他曾多次应举求仕,却屡遭挫折,一生始终未能抑制住为求仕而躁动的心。经历多次挫折之后,他感叹愤激,不时地唱出了似若敝席功名、豁达自处、甘于隐退的诗句,然而这正是他急于求仕而不得时发出的心声,表现出不甘于隐逸而追求入仕的微妙心态  相似文献   
52.
朱保安 《殷都学刊》2011,32(1):145-149
仕者是孔子"为政以德"和"仁者爱人"等政治理想实现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出仕、仕途、仕止和仕论等环节,孔子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独到的见解与知天命之年的短暂成功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仕"思想,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3.
黑水城出土的北元时期推荐任官文书和其他几件选官文书反映了元代亦集乃路官员选任的三大要求,一是自身要具备职位所需的各种条件,二是任其他职务时的表现是官员升迁的重要条件,三是需要有举保人推荐,是北元时期铨选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文中还涉及亦集乃路官员对调现象,甘肃行省的仓库官经历了由各路自行选任到行省选任的过程等问题。文中所引用的黑水城文书尤其是罕见的北元时期文书,作为了解北元历史、补充以往关于元代选官制度记载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医学学报发展需要学者型编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普通医科院校学报在缺乏顶尖水平稿件的情况下,编辑专业修养的高低对刊物的学术影响力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外优秀期刊的经验,及国内多数医科院校学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医科院校学报及其编辑专业修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做学者型编辑以促进医学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告地策的行文格式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秦代官府文书和汉代告地策的行文格式的对比,认为所谓告地策的行文程式,实际上是秦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照搬。如果按照这种官府文书的行文程式来检讨那些被认为是告地策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告地策都是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而且一共也就5块而已。  相似文献   
56.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引咎辞职的政治学基础。官员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要承担领导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引咎辞职的理论依据。从具体缘由来看,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是触发引咎辞职的惯常缘由。另外,无所作为、违反道德规范、言论失当等也是引咎辞职的触发缘由。  相似文献   
58.
任何艺术的成熟、繁荣决不是单个因素的作用,而是那个时代甚至相承续的几个时代的各种因素共同整合的结果.山水画萌生于魏晋南北朝而空前繁盛于五代两宋,其原因主要是大唐文化的影响、五代两宋的疲软分裂的时局、文人画士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59.
徐杰令 《求是学刊》2000,(2):113-118
乡官虽职低位卑,但作为国家政权最基层的官吏,其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本文拟通过对先秦乡官制度的研究,对作为中国乡官制度源头的这一制度的产生和演进以及乡官的选任、职责和监督考核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刘丽文 《求是学刊》2000,(5):99-106
本文认为,《左传》“多叙鬼神之事,预言祸福之期”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尚未脱离神职的史官,或者说与宗教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史官文化在探究天(神)人关系时的必然现象。《左传》既大讲鬼神对人的控制,又渲染道德决定人的归宿,本文通过对这一看似矛盾现象的系统分析认为,《左传》通过对鬼神预言结果的道德阐释,以高超的技巧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神秘预言纳入到了一个“天德合一”的模式中,从而建构了一个天命控制人类历史,道德决定人的命运的完整的天命观体系;这种把天命神学纳入历史道德领域的努力,是《左传》作者为解释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变迁而做的理论准备,这种试图以建构体系的方式阐释天人关系、历史规律的尝试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