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592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068篇
理论方法论   294篇
综合类   6843篇
社会学   278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642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现有的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强化我国的创新工作应该采取适应市场 ,及时调整创新系统中各因素的角色 ;实现创新组织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 ;政府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创新氛围这三项措施 ,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做了一番尝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习《江泽民文选》,要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创新的形式,通过以创新求内涵,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促进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演进及其渊源承继关系 ,有助于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表明 ,整合组织内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利于创新和提高组织整体智能是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本文结合州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自主创新与消化创新相结合的恩施州科技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 ,综合院校高师教育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综合院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职前职后教育培训一体化和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改革和创新 ,切实保证高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论述了高校体育创新的必要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体育观念创新的前瞻性;从体育科学的交叉角度,论述了体育创新的兼容性。提出了在创新的思维形式上应将跨越式思维、跳跃式思维与渐近式思维相结合;在创新的方式上应将模仿、引进创新与合作或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创新的内容上应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体制障碍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技术创新严重受制于体制滞后所造成的体制障碍。现有 体制不仅阻碍了创新主体的培育、造成了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影响了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 、制约了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还缺乏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为促进技术创新 ,就必须消除体制障碍,进行体制创新。体制上的创新至少应包括: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投 融资体制创新、技术市场体制创新,科教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分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金融状况反映了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程度,并 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演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制度 创新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金融深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证券 市场制度的创新。而经济增长和证券市场制度的创新又可以促进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20.
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强弱主要依赖于创新 ,而创新源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笔者从分析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入手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