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最优化方法对“C”形压铆机械机体截面进行了优化分析,并根据优化结果对原机体截面形状加以改进,最后给出了用于改进后截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BP神经网络神经元开关函数饱和参数的选择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全局性能与收敛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如何应用这些关系来合理选择神经元开关函数饱和参数的方法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合理选择神经元开关函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BP神经网络技术解决诊断中复杂的模式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针对基于产品实现过程的改革思想,文章提出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选题内容及设计要点进行改革,使得课程设计能够与工程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以石油引擎和电动机为动力的新式排灌机械在苏锡常地区被广泛引进并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几倍甚至是上百倍地提高,是我国农具发展的重要事件。民国时期排灌机械的发展与苏锡常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关系,苏锡常地区平坦而多水的地理条件、充沛的降水量、发达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物价水平、快速发展的电力等是排灌机械成功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文献元分析为基础,开发量表并设计问卷提取相关因素,并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其作进一步统计学处理与探索性验证。结果表明:集群网络协作能力、集群知识创新能力、集群科技产出能力、集群内外部环境、集群发展后劲是驱动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客观阐述物联网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促进作用,并介绍了工程机械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体系架构和应用。把物联网技术渗透到传统工程机械行业,使传统工程机械走进了“智能机器”时代,能实现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和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9GLQ-2.1型割搂草机组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机组研制的技术关键和机组的性能作了简要分析.根据研究、设计的结构参数,试制了样机,经测试及200小时生产考核,证明设计思路正确,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后,其消费主体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和文化精英,而是以娱乐、消遣和休闲为目的的大众消费群体,这就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时,要经过一番改头换面的包装改造,转换为适合大众消费口味的文化形式。文章分析指出通过去除深度模式、图像化、类像化等包装改造途径,传统文化才可以进入消费社会。经过这样的包装改造后,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成为具有平面化、碎片化特征以及注重感观刺激效果的后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造物艺术史研究之中只有赋予造物艺术史以某种新意义、新价值或者新答案的论著才称得上是具有启迪意义的论著。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历史意识,更要求其在研究中把握好“源与流”“内容与形式”“历时性与共时性”“造物的因果律”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能否准确把握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全貌,而且关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和规律中复杂关系的揭示。造物艺术的历史,不只是物态的历史,还是一部与人有关的生产生活史。近年来,造物艺术史研究对这些问题和关系的探索,出现了两个引人瞩目的新变化:一是研究方式从描述转向阐释;二是研究视角从核心转移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具有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点,智能包装具有数据采集、信息互动等优势,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包装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新技术,而智能包装则可以拓宽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两者的融合必将引发智能包装产业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在深入解析区块链发展阶段、分类、特点,以及智能包装功能、作用、发展现状与问题之基础上,努力探索两者融合发展的融合点、融合路线以及融合模式,能够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