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高校育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积极利用苏区精神等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中探讨了苏共"精英集团"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苏联解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在上层建筑改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事实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发生,往往先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酝酿.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隐蔽的.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切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3.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24.
苏奎 《兰州学刊》2011,(7):115-119
苏联影响是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文学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从宏观上来讲,中共承袭了苏联的文艺政策,将文学纳入政治轨道,土改文学成为推动土改的宣传手段,参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从文本角度来看,土改文学在主题、框架、人物形象以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苏联文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建设实践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中国与土耳其的同病相怜,以及凯末尔在苏俄援助下的成功,促使中共高度关注凯末尔革命。但中共对凯末尔革命的评说,又反映了苏俄在中国寻求盟友,与孙中山合作的战略意图。这就决定了中共的论说是有选择性的,对凯末尔的转向和反共,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遮蔽。对凯末尔革命的观察和反应,从—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国际、苏俄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7.
谢一彪 《河北学刊》2007,27(2):68-70
毛泽东领导了中华苏维埃时期的人权建设,提出苏维埃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享有参政议政、武装自卫、土地所有、劳动、受教育以及婚姻自主的权利。并通过相应的法规,开始了中华苏维埃时期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28.
加拿大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并通过了《加拿大共产党纲领》、《加拿大共产党章程》及一系列重要决议,分析了当前加拿大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加拿大的未来是在充分吸取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的有加拿大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9.
陈云在1932-1933年间,多次到闽西苏区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陈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及<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二篇文章,科学地提出了在红色区域如何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教育党和工会干部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灵活地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为苏区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0.
话语及话语权是政党政治权力的突出表现形式,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尤为重要。中央苏区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深刻揭露反动阶级腐朽统治、抨击官僚主义、加强政权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通过《红色中华》主动发展革命话语,构建革命话语体系,充分动员苏区干部群众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