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72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251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论文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集体企业员工需要特征及激励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需要及其理论 ,探讨了集体企业员工需要的特征 ,提出了调动集体企业员工积极性的相应原则和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提出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强化和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创业奉献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江泽民关于“精神教育”的理念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班都拉的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 ,分析其精神需要 ,提出外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具体的操作模式以及外语课堂组织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强调外语教学中通过满足学生精神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 ,加之科学的强化行为 ,达到应试与素质教育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对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人类文明。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根据英国学者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通过问卷形式对合肥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110名研一新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他们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设计行之有效的英语课堂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十六大文件的深入学习,透视了当代文化产业遭遇的各种现实尴尬,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学理性追问,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19世纪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关论述,着重分析了当代文化生产的四个重要特征:即不间断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商品化特征,以符号作手段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市场流通的特征,个性化与标准化及原创性与复制性的综合过程特征,在多次体验消费中获得价值增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出版文化的生产中心是编辑出版工作,它把精神成果通过现代的出版媒体的集合、固化成各类出版物,形成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出版文化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和道德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